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3020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712770)一生遭际1青年时代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33岁遇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建立千古传颂的友谊。总之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他有远大的抱负,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天宝年间(746)到长安,十年长安,仕进无门,历尽辛酸,使他看到了民生疾苦。颠沛辛酸使他忠君爱民的思想更加强烈了。 3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这就是他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晚年(765)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漂泊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年五十

2、九,贫病而卒(770) 。 国伤忧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

3、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

4、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常见类别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其他:爱国诗 伤春诗 讽喻诗等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叹等。 情感

5、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

6、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3)怎样知人论世?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读诗:读出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何写?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写什么)?、语言、表达技巧(怎样写)?即是从内容、形式二方面入手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

7、(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例1、全国II卷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思考:标题与这首绝句内容上有什么关系?二、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细心看下面两诗的注释。例1、全国I卷江间作四首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例2、全国II卷春日即事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

8、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例1、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诗人通过对燕子

9、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例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找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四、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例1、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3、4句,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