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029002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柳河县圣水镇中学 杨凤香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人作为身心的统一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现状分析 经过长期观察,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

2、现象。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

3、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表现为青春期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课题界定第一、家庭教育。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所接受的最早、最根深蒂固的教育。但现在的许多学生,未受到家庭的健康教育。现在的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部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份娇惯、纵容和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在生活中不能自理,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使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与其他人难以相处。另外,还有部分父母因为忙于工作,特别是那些经商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是能够满足

4、和充裕孩子的生活花费,却缺少交流,使孩子缺少约束,缺少爱心,缺乏对别人的理解。还有部分父母离异,离异后,对子女不负教育责任,对孩子放纵,不约束孩子行为,或者对孩子随意打骂,使孩子缺少健康的家庭教育。第二、社会教育。社会上各种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影视、街头聚赌、勒索,还有舞厅、酒吧、网吧、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通过对学生的直接、全面培养,指引着他们的发展方向,为他们走向生活、选择职业、做人处事奠定基础。但有部分学生,未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

5、育教育。部分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注重文化教育,班团活动课改自学,甚至用来上文化课,兴趣活动课取消,甚至音乐、体育、美术也靠边站,周六、周日补课;评定学生用分数,分数好便是思想品质好。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2、对顽皮学生没有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使这部分学生找不到归宿感。有部分学生非常顽皮,经常旷课、夜不归宿,甚至少部分学生在校还参加打架斗殴、敲诈。而学校对这些学生只是采取简单的教育方式,使这部分学生在校找不到归宿感,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

6、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课题研究的方法利用形式各样有效的方法和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一、运用思想预测的方法,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形,及早预防和纠正。 预测,即“鉴往知来”之意。思想预测指根据人们思想活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事先估计和分析产生思想问题和不良品德行为的可能性,以求及早预防和早期纠正。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在社会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下,生理、心理趋于成熟,思想活跃,经常产生思想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表面看来,思想品德的种种问题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在中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品德形成过程中,必然性总是支配着偶然性,而偶然性则是必然

7、性的反映。因此,中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总是有征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因后果可供思索。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他们新接的班级中,为了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形,除了做那些必要的事先了解之外,往往有意特设一些情境,来预测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例如,我在新接一个班时,我会在开学第一次大清洁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选择所承担的清洁任务,当我在和大家一起清洁的过程中,我会有意地观察每个同学的劳动态度,清洁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畅谈劳动的感想,我通过这次劳动和跟学生畅谈,就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我以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这种自觉经验预测法可以用于预测班级学生思想变化的倾向性问题,也可以预

8、测出个别同学可能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我们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预测时,不是凭空的胡思乱想,而是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分析之上,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真实的结果。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班级集体思想面貌的变化或是个别学生的思想变化,不管顺向进步还是逆向的落后,预先总会有迹象。若是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抑制和消除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反之,发现好的苗头,就要大力扶植,积极引导,使之发扬光大。这种征候预测法需要班主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细微之处入手,要善于驾驭学生发展的方向。班主任在运用预测方法时,要确定预测目标,即确定是班级学生的哪种类型的思想,或是预测思想主流发展趋势,或是后进生可能产

9、生的问题。第二、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雷锋活动、参观旅游等活动,既能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也能让师生敞开心怀,提供一个师生心灵交流机会,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开展自愿者服务,树立为他人服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开展各种竞争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进取,学会承受挫折和失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学生发挥特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开展

10、各种讨论、辩论,培养学生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利用谈心开导学生。我担任班主任已经七年了,这七年的班主任经验,使我了解到,现代的中学生对青春充满困惑、好奇,对人生充满问题,但他们又会遇到不知又不知道向谁提问、叙说。告诉朋友,又怕朋友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父母,又怕父母不理解。放在心里,又觉得是个沉重的包袱。所以,他们一般喜欢选择向老师倾诉,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和长辈,能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烦恼和忧愁。如果我们能以诚求诚,以老师的责任心和诚心来与学生谈话,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从而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另外

11、,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写周记,告诉我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从而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我们明白了学生的个性对他们进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也就能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卸下他们的心理包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第四、利用文章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的各种困难。 第五、班会任应教会学生运用

12、一些基本的心理保健的方法,让学生能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境。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心理保健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主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获得心理平衡。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转移法: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痛苦的学生,要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2)渲泄法: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3)压抑法:当忌恨念头产生时,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自己压抑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那么如何在

13、二者间寻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点,需要我们德育工作全体同仁继续探讨和实践。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心育观;掌握中学生心育的内容和目标;掌握中学生心理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掌握中学生心育的方法与途径。通过研究,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与生理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问题;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解决中学生由不健康心理引发的一系列偏差行为;使中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道德观,从而能健康和谐成长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成为所谓的后进生。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的转化,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后进生的心里健康,使他们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并且能继续进行技术或文化学习深造,能自食其力,没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更有事业有成者,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