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02847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镜子改变了什么(说课)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教学形式面授教师谢丽君单位清城区松岗中学课题名称镜子改变了什么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来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密切,所以学生对此兴趣较为浓厚,学生可以通过“想做想”的过程开展思考和交流,故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体验镜面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教材所处地位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已经认识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后面镶边与剪纸的教学作准备。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轴对称的性质,体会到了对于新知识可以先经过自己的思考,然后加以猜测,并运用已掌握

2、的知识来加以证实,最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了解物体的镜面对称,从而感受镜面对称的文化价值。2. 通过了解和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将“二维”的轴对称扩充到“三维”的镜面对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的直观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经过观察、分析、操作、欣赏的过程,抽象概括出镜子内影像所体现的真实画面,并从中总结出确定画面的技巧和方法。4.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质疑能力并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分析、概括和探索镜子内外图像的关系,理解

3、镜子内外的图像时是轴对称关系,明确镜子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但改变物体在镜子内的位置关系,即让镜子内外的图像(以镜面为介面)翻转180度。难点:在探索中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说教法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创新。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布下问题悬念情景一:从照镜子开始看图片,靓靓女生脸上长了小痘痘,在哪一边脸上?情景二:1.学生欣赏图片、创设情境。2、客厅中的圆形餐桌在小明的什么方向?3、小明举起的是哪只手?进而提出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镜子改变了什么?”二、动手实践操作探究,学生直观感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镜子探究字母P的镜像,让学生自主探究镜子改

4、变了什么,进行合作式学习,尝试回答产生以上镜面成像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用简易图形与数学作图相结合,揭示镜面成像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三、新知识加深巩固1.猜猜看:小冬上衣上的数字是什么?小亮上衣上的字母又是什么?2.“看图说话”-展示图片,由学生找答案回答四、试一试:如果在纸条上写着“A、B、C、D、E、X、Y、Z”,那么下面情况中,哪些字母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的字母一样?(纸条分平行放置和竖直放置两种形式)五、巩固练习:1.你能根据镜子中的像说出小华左、右腿的前后位置吗?2.分别说出图中的两个同学各是几号队员。3.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车牌的号码吗?六、互动思考探究:

5、镜子到底改变了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在以上的操作与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总结以下的两方面问题:1.镜面成像的特点2.可以用何种方法相互得到物体以及物体在镜中的像归纳学生的总结七、练习与提高1、“抢答时刻”2、哪个在镜子中的像跟原来的一样?(直线表示进镜子,垂直放置在纸条前)3、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2+3=8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答出,小兰仅仅拿了一面镜子,就很快解决了这道题目。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八、回应课堂一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九、课堂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十、作业布置:说板书设计镜子改变了什么1. 改变了什么2. 把镜子水平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时的区别说其他反思本节教学设计长处在于学生合作学习利用的好,所有结论的得出都出自学生之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答环节,创造了讨论交流机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于有指向性的探究活动做出积极的配合,使得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理的发展,不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片混沌的状态。教师基本没有讲解,各种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课堂上体现出更多的是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既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