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02825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安康教育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安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理论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安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关键字:心理安康就业教育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安康教育状况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开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安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拟稳定的、安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程度,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将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好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

2、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拟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

3、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

4、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装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承受高校供应,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详细表如今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场找工作,而是提早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场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为难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浸透到社会生活

5、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安康教育的建议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形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结合组成,通过开场?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效劳,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效劳。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局部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

6、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安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效劳“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工作有方案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效劳体系。详细而言,就是从校指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老师、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互相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安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

7、大学生择业的效劳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效劳功能,进步其效劳程度,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效劳意识,变被动效劳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开展轨道。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准确地把握就业心理安康教育的根本方向,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客体,也是就业理论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如今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施行,不仅进步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性

8、与理论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安康研究会、“心理安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鼓励、自我开展和自我认知的才能不断得到进步。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

9、沙龙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心理安康的根底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根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才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安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才能和社会适应才能、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安康心理的自觉行动。3.加强理论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向和对择业理论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施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理论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

10、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才能,使他们以积极、安康的心态沉着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理论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理论的时机;二是抓装寻岗这个环节,树立“单独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理论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老师、辅导员和“两课老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展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

11、适应才能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才能;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制和抵抗不安康的心理状态。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安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施行。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安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形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12、和开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阔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拓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展探究与理论。面对剧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藏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2夏海鹰.心理安康教育课程问题探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22,1.3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4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林崇德.择业的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4.6黄秀玉.大学生就业导航.吉林人民出版社,202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