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02076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碳单质性质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课题1碳单质性质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均是黑色 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吸热 木炭可使氧化镁还原成镁 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 碳和氢气在化学性质上相似点是( ) .都是单质 都难溶于水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都有强氧化性4.下列居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挥发性 B. 热稳定性 还原性 可燃性5. 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提纯的依据或采取的方法是( ) . 氧化铜可溶于水,炭粉不溶于水 把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6、下列关于石墨的性质和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熔点高,有滑腻感,可用于制润滑剂B质

2、软,在纸上划过留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C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干电池中的电极D耐高温,可用于制作划玻璃的工具7、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墨制铅笔芯B用石墨导电C用石墨制金刚石D木炭使NO2气体褪色9、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有杂质 B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10、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 B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D它是一种单质11、木材作电线杆时,把它埋在地下的部分的表面烧焦,这是因为。

3、12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主要成份碱式碳酸铜u()2CO3在熊熊燃烧的木柴中灼烧后,余烬里有一种红色光亮的金属显露出来,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孔雀石变化的两个主要反应:() () 13、碳跟CO2高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其中氧化剂是,被氧化的物质是。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层,发生如下反应:C + H2O CO + H2,在此反应中还原剂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14、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状况下,A、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C是黑色粉末。现在进行下列实验: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C与的生成物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向的生成物中通入气体A并加热,得到B和水。(1)依

4、据以上实验,试推断这四种单质的名称:A:;B:C:;D:。(2)写出有关反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15.在一密闭容器里盛有3g碳和氧气,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容器里的气体是 .16.由两种黑色物质混合而成的固体粉末,加热后产生红色物质,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这种黑色混合物可能由 和 混合而成,得到的红色物质是 ,在此反应中, 是还原剂,_被还原17、已知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与还原氧化铜类似。(1)写出高温下碳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高温下,要使16克的氧化铁完全还原,至少需要克碳。1.D 2.C 4.C 5.C 11.木材烧焦成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

5、泼。 12. (1)Cu2(OH)2CO32CuO+CO2+H2O;(2)2CuO+C2Cu+CO213.14、(1)氢气;铜;碳;氧气(2)2Cu + O2 2CuO; 2CuO + C 2Cu + CO2 CuO + H2 Cu + H2O 15.CO和CO216.; ; ; ;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评估火眼金睛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109种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2.CO与CO2在性质上不同的原因是 ( )A.CO2比空

6、气重B.CO难溶与水C.分子结构不同 D.制法不同3.2006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吞噬生命”。烟草燃烧能产生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 B.O2 C.CO2 D.CO4.碳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 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 )A.碳纳米管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D.碳纳米管材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海湾战争引起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报导,有些地区降黑

7、雨,你分析形成黑雨的主要污染成分是( )A.炭黑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碳6.厄尔尼诺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CO2剧增,为减缓之,最理想燃料是( )A.优质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7.商店出售的黑底橡胶球鞋,其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这是因为在橡胶中加入了一种耐磨的填料,这种填料是( )A.石墨粉 B.活性炭 C.木炭粉 D.炭黑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B.集气瓶、锥形瓶、带橡皮塞的导管C.酒精灯、锥形瓶、集气瓶D.集气瓶、量筒、长颈漏斗9.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向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8、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10.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 )A.灭火 B.制干冰 C.做化工原料 D.温室中做气体肥料11.古代遗留下来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 )A.蓝墨水 B.红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12.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 )A.石墨 B.活性炭 C.焦炭 D.生石灰13.硅(Si)等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计算机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工业上从石英砂提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2C+SiO2=Si+2CO。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

9、反应14.2000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管理局紧急告戒患者,立即停用含PPA(化学式为C9H14NO)的感冒药。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B.各元素质量比为C:H:N:O=108:14:14:16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D.它是一种氧化物15.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是( )都具有氧化性、都具有还原性、都易溶于水、都能跟碳反应、都是气体、都是氧化物、都可用于灭火、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 B. C. D.画龙点睛1.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增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CO2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国际上通过会议决定限制发

10、达国家向空气中排放CO2的量.(1)空气中CO2的正常体积分数为;(2)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写一种即可);(3)自然界中能消耗CO2的是(写一种即可)。2.如图,将几块经过烘烤并冷却后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到盛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轻轻摇动,红棕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倒扣的漏斗内水面(填“上升”、“下降”或“不变”)。3.现有含碳物质:金刚石、石墨、CO、CO2、Na2CO3,已见报道的还有:C60、C3O2、C4O3、C5O2、C12O9等。其中属于碳的单质有(填序号),属于碳的氧化物有(填序号)。语言表达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

11、,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其为什么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验证打开汽水瓶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探究1.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气体。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

12、析是。(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设计与实验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请查阅之后,写在下面:;。从中选取一种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根据你选择的方法,从以下所给仪器中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也可以另选或自制仪器,也可以利用替代品。跟同学所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比较,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装置的优点和缺点。计算小擂台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物质),某同学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用2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所示:稀盐酸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1次加入5 g1.315 g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