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0161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48电大建筑力学作图、计算题汇总情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二、做图题1、画出梁ABC的受力图。 答案:2、画出三铰拱ABC整体的受力图。用三力汇交定理 答案:3、画梁AB的受力图。 答案:4、画出构件ABC的受力图。用三力汇交定理 答案:5、画出AB梁的受力图。答案:6、用三力汇交定理画图示刚架整体的受力图。 答案:7、画出图示指定物体ABC的受力图。 答案:8、作AB梁的剪力和弯矩图。答案:9、作ABC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答案:10、作ABC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答案:11、作ABC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答案:12、作图示AB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答案:13、作图示梁的Q图和M图。答案:14、作图示梁的Q图和M图。答案:四、计算机题1计算如下图所

2、示桁架的支座反力与1、2杆的轴力。10分(1)求支座反力 由得,即由得,由得,(2).求杆1、2的轴力 由结点的平衡条件,得拉由截面法的平衡条件,得2画出如下图所示外伸梁的内力图10分。(1)求支座反力 由,得 即由,得2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a所示连续梁,并画M图。固端弯矩表见图b和图c所示。20分1计算转动刚度和分配系数,2计算固端弯矩3分配与传递4画弯矩图1 如图2a所示桁架,试求a、b两杆的轴力。解1求支座反力 由 可得 FAy=20kN由 可得 FBy=40kN2求杆a和杆b的轴力 以截面截取桁架左半部分为脱离体,画受力图如图2b所示。这时脱离体上共有四个未知力,而

3、平衡方程只有三个,不能解算。为此再取结点E为脱离体,画受力图,如图2c所示。找出FNa和FNc的关系。由投影方程得 再由截面用投影方程 图2得 压然后,由 得 压2利用微分关系作图示外伸梁的内力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 由得 FAy=8kN由得 FCy=20kN根据本例梁上荷载作用的情况,应分AB、BC、CD三段作内力图。2作FQ图AB段:梁上无荷载,FQ图应为一水平直线,通过FQA右= FAy=8kN即可画出此段水平线。BC段:梁上无荷载,FQ图也为一水平直线,通过FQB右= FAyFP=820=12kN,可画出。 在B截面处有集中力FP,FQ由+8kN突变到12kN,突变值8+12=20 kN

4、=FP。CD段:梁上荷载q=常数0,FQ图应是斜直线,FQC右= FAyFP+ FCy =820+20=8 kN与FQD=0可画出此斜直线。 在C截面处有支座反力FCy,FQ由12kN突变到+8kN突变值12+8=20 kN=FCy。 作出FQ图如图b所示。3作M图AB段:q=0,FQ=常数,M图是一条斜直线。由MA=0与MB= FAy2=82=16kNm作出。BC段:q=0,FQ=常数,M图是一条斜直线。由MB=16kNm与MC= FAy4FP2=8kNm作出。CD段:q=常数,方向向下,M图是一条下凸的抛物线。由MC=8kNm、MD=0,可作出大致的曲线形状。3 外伸梁受力与其截面尺寸如图

5、a所示。材料的许用拉应力+=40MPa,许用压应力-=70MPa。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解1求最大弯矩作出梁的弯矩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可见,B截面有最大负弯矩,C截面有最大正弯矩。2计算抗弯截面系数先确定中性轴位置与计算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中性轴必通过截面形心。截面形心距底边为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为由于截面不对称于中性轴,故应分别计算Wz 3校核强度 由于材料的抗拉性能和抗压性能不同,且截面又不对称于中性轴,所以需对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分别进展校核。校核最大拉应力首先分析最大拉应力发生在哪里。由于截面不对称于中性轴,且正负弯矩又都存在,因此,最大拉应力不一定发生在弯矩绝对值最大的B截面上

6、。应该对最大正弯矩截面C和最大负弯矩截面B上的拉应力进展分析比拟。 B截面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上边缘,其值为;C截面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下边缘,其值为。由于不能直观判断出二者的大小,故需通过计算来判断。B截面 MPaC截面 MPa比拟可知,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最大正弯矩截面的下边缘,应对其进展强度校核所以,满足强度要求。校核最大压应力也要首先确定最大压应力发生在哪里。与分析最大拉应力一样,也要比拟两个截面。B截面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下边缘,其值为,C截面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边缘,其值为。因,所以最大压应力一定发生在B截面下缘,应对其进展强度校核所以,满足强度要求。4 试求图a所示刚架结点B的

7、水平位移Bx,EI为常数。解 先作出MP图和图,如图b、c所示。MP图为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图为在B点水平方向虚设单位力FP=1情况下结构的弯矩图。由图乘法,可得5举例作图a所示超静定刚架的弯矩图。刚架各杆EI均为常数。解1选择根本结构 图a为二次超静定刚架,去掉C支座约束,代之以多余未知力X1、X2得到如图b所示悬臂刚架作为根本结构。 2建立力法典型方程 原结构C支座处无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故1=O,2=0,如此其力法方程为3计算系数和自由项画根本结构荷载弯矩图MP图如图c所示。画根本结构单位弯矩图图和图分别如图d、e所示。用图乘法计算各系数和自由项:4求多余未知力将以上所求得的系数和自

8、由项代入力法方程,得解得其中X1为负值,说明C支座竖向反力的实际方向与假设相反,即应向上。 5根据叠加原理作M图,如图f所示。6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a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解1计算固端弯矩 将两个刚结点B、C均固定起来,如此连续梁被分隔成三个单跨超静定梁。因此,可由表查得各杆的固端弯矩其余各固端弯矩均为零。将各固端弯矩填入图b所示的相应位置。由图可清楚看出,结点B、C的约束力矩分别为2计算分配系数分别计算相交于结点B和相交于结点C各杆杆端的分配系数。由表查得各转动刚度S结点B:结点C:计算分配系数结点B:校核:,说明结点B计算无误。结点C:校核:,说明结点C计算无误。 将各分配系数填入图b的相应位

9、置。 3传递系数 查表得各杆的传递系数为 有了固端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便可依次进展力矩的分配与传递。为了使计算收敛得快,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点的结构时,通常从约束力矩大的结点开始。 4首先放松结点C,结点B仍固定 这相当于只有一个结点C的情况,因而可按单结点力矩的分配和传递的方法进展。 计算分配弯矩 将它们填入图b中,并在分配弯矩下面划一条横线,表示C结点力矩暂时平衡。这时结点C将有转角,但由于结点B仍固定,所以这个转角不是最后位置。计算传递弯矩在图b中用箭头表示传递力矩。5放松结点B,重新固定结点C约束力矩应当注意的是结点B不仅有固端弯矩产生的约束力矩,还包括结点C传来的传递弯矩,故约

10、束力矩计算分配弯矩计算传递弯矩 以上均填入图b相应位置。结点B分配弯矩下的横线说明结点B又暂时平衡,同时也转动了一个转角,同样因为结点C又被固定,所以这个转角也不是最后位置。 6由于结点C又有了约束力矩O.25 kNm,因此应再放松结点C,固定结点B进展分配和传递。这样轮流放松,固定各结点,进展力矩分配与传递。因为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都小于1,所以结点力矩数值越来越小,直到传递弯矩的数值按计算精度要求可以略去不计时,就可以停止运算。 7最后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各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叠加,就可以得到原结构各杆端的最后弯矩。见图b所示,最后各杆的杆端弯矩下划双线。 8根据各杆最后杆端弯矩和荷载用叠加法画弯矩图如图c所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