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安法清.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01611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安法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雨霖铃安法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雨霖铃安法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雨霖铃安法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雨霖铃安法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安法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安法清.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

2、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

3、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

4、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

5、现出来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成为抒写离

6、情别绪深情的佳作名篇,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这首词是柳永写

7、离情别绪、羁旅行役的代表作,可能是柳永失意离开京都告别妓女时写的。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倚旧声填词,遂为词牌。“兰舟”是船的美称,传说鲁班曾经用吴王阖闾种的木兰造成船。“去去”即“行行”,不断前行。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良辰好景”出自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词,有着很强的感染力,除了作者有真实深刻的体验外,还运用了精湛的艺术技巧。这首词不象某些小令词,只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而是笔墨拓展,打开大

8、合,充分抒发词人的思想感情。首先,词人由外到内,由近及远,刻画离人的愁苦,由外界景物,刻画到内心世界,由当前处境,推想到分别后的处境,情景交融,虚实相间,把离情别绪表现得特别充分、细腻,体现了作者驾驭长调及善于铺叙的艺术才能。其次,写景上,词的上片所写景物多是实景,是借景抒情;下片和词上片的“念去去”三句,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设景。而且,不但写当前情景具体形象,就是设想的情景也具体形象。第三,词铺叙情景,不用典故,不堆砌辞藻,能做到语意清新,情致缠绵,一派离情曲曲写出,意兴写尽方才收笔。第四,时间脉络清楚:对长亭晚念去去今宵此去经年。第五,音韵优美。此词用入声韵,加重离别时凄惨悲切的感情的表现

9、。还有双声词(凄切),叠韵词(寒蝉)的运用,领句字(念),仄声字(骤雨、帐饮、泪眼、暮霭、自古)等。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其上立德,其次立言,再次立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

10、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四诵读指导1选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2. 教师指导 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雨霖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2、深入体会作

11、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豪放派,壮美。 婉约派,优美。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全词。老师朗读指导:A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脑中要有画面。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B. 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12、初歇。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3、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及主题。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1、学生个别读。2、同座讨论: 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明确:寒蝉 晚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暮霭 楚天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什么季节?秋季。寒蝉,是蝉的一种。礼记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寒蝉的叫声低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蝉叫声未必凄切,但因词人本就怀着一种伤心的情愫,听到

13、了蝉叫声就产生了凄楚之感。“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想象,借景抒情)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 (二)下阕:学生齐读下阕。概括大意:设想别离后的凄清,是虚写。学生逐句品读下阕。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主旨“伤离别”。2、从“今宵”开始到词的结束,按什么顺序写,分几层?(按时间顺序,分两层)3、讨论: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

14、柳岸晓风残月”(哀景写哀情的写法。)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比体会名句的美。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点明与上文的呼应关系,写法:呼应,虚写,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听录音小声读。学生然后大声齐读。(三)师生共同归结小结:这首词,句句、层层写的都是离情别绪,但手法多样,章法谨严,毫无拖沓、重复之处。就手法来说,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叙事寓情,有时直抒胸臆。即使同是写景,但有的景与情合,以哀景写哀;有的景与情违,以乐景写哀,却都把抒情主人公的别情曲曲传出,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就章法来说,全词委婉铺叙,既有实写,又有虚拟,既有时间的顺序,又有适当的剪裁,前后呼

15、应,层层深入,构思完密,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柳永曾长期过着羁旅生活,和歌女乐工们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他抒写爱情的作品中,有一些是有色情倾向的,消极颓废的色彩较浓,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还是很健康的,虽比较伤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真实的感情。(四)小组交流讨论:你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是哪句, 并且说出好在哪里。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1,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明确: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 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都是婉约词。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