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15198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湘教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 湘教版走进大自然教案2015-09-18 |大自然走进上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领悟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录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茂密的森林里,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幽静的深山中,溪水淙淙流淌;蝴蝶翩翩起舞,偶尔停落在五色斑斓的花瓣上2、瞧!大自然的小主人们听说同学们要来做客,可高兴啦!它们纷纷跑来欢迎大家,让我们跟上小主人的步伐,一起走进大自然!评析:以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孩子们徜徉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与小鸟、小溪、蝴蝶为伴,从情感上亲近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从而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二、品读感悟,深化理解、出示第一节:追着小鸟,走进树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蝴蝶,追着野花,我们走进大自然。(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2)有哪些热情的小主人在欢迎我们呢?生1:小鸟在欢迎我们。师:它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生1:小鸟唱着歌儿在欢迎我们。生2:小溪拨动着美妙的琴弦在欢迎我们。-生3:蝴蝶跳起优美的舞蹈在欢迎我们。生4:花儿露出灿烂的笑脸在欢迎我们。师: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大自然的小主人来欢迎我们?生:小松鼠,小蜜蜂,小白兔,小百灵,小师:除了小动

3、物,其他自然界的小生灵们就不会欢迎我们了吗?生1:还有星星、月亮。生2:还有微风。生3:还有枫叶。师: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吧。出示句式:追着走进,追着,走进,追着,追着,我们走进大自然。小组交流后汇报。生1:追着微风,走进田野,追着阳光,走进花园,追着蜜蜂,追着蟋蟀,我们走进大自然。生2:追着知了,走进酷暑,追着雪花,走进寒冬,追着星星,追着月亮,我们走进大自然。师: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建议,你看行不?把“知了”改成“蝉鸣”,试试!生再读,点头。生3:追着莹火虫,走进夏夜,追着枫树叶,走进深秋,追着蜜蜂,追着蝴蝶,我们走进大自然。(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节。评析:巧妙地引导孩子们进

4、行想象、仿说,把诗化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内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凝炼,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创作的兴趣。2、师:来到大自然,想做些什么呢?出示第二节:让小锤去敲打每一块山石,让画笔去画出每一片花瓣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去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1) 指名读。生急急地:老师,你写错了,是“敲醒”,不是“敲打”,是“访问”,不是“画出”!师:不是吧,我觉得这样很好呀!意思也差不多。生七嘴八舌:才不同呢,不对,我觉得不一样!师无奈地:那好吧,你们小组内商量商量,说出足够的理由,看能不能说服我!(2) 小组讨论后后交流。生1:老师你看,“敲打”是毫无感情地敲,也可以是

5、重重地敲,而“敲醒”呢,好像是小锤也有了生命,它肯定很疼爱每一块山石,就像爸爸妈妈早上叫我们起床一样,是轻轻地,轻轻地,充满着疼爱。生2:而且“敲醒”让每一块山石也有了生命,它们仿佛还在睡梦中,仿佛还不愿意醒来呢!师赞许地: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好吧,我被说服了,同意把这个词改过来。(把“敲打”改为“敲醒”。)生3:我觉得“访问”和“画出”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访问”是带着喜爱、带着敬、敬师:带着敬仰,对吗?生4:对,是带着敬仰而去的,这位画师一定是非常非常喜爱这些花的。但“画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生5:而且“访问”也让花朵有了生命。师笑: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投降!(把“画出”改为“访问”。)(3

6、) 师:来到大自然,我想-出示:让去我想让发丝感受每一缕微风,让蝴蝶去亲吻每一朵鲜花。你想做些什么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自然界中多种媒材进行造型游戏。学会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进行创作。2技能目标:通过组合、插接、剪贴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走进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五彩斑斓的世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怎样运用自然界中多种媒材根据其造型特点进行创作。教学难点: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三、教学策略本课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中自然物带给我们的美感。引导学生多运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创作,并让学生了解世界上许多艺术家

7、不断在大自然中探寻可以激发灵感的创作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塑造出形式多样的艺术品。如:沙雕、冰雕、雪雕、大地艺术等,材料有自然物:蔬菜水果、花、叶、种子等,也有人造物:废旧钢材、衣物、塑料制品、玻璃等。艺术家们所运用的材料无奇不有,创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在自主的方式中探寻制作方法。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目的和说明感悟发现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老师和同学们准备的不同材质的物品,通过看看、摸摸感受物品的形状和质感。尝试发现不同物体的形状和质感,并联想他们可以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整理资料讨论并交流不同的物品像什么?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物品的

8、造型尝试组合成各种造型。学生尝试发现不同物品的组合与变化。欣赏提升拓宽视野这些组合能带给我们美感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带着思考去欣赏。如:绿色天地,看看艺术家是运用什么材料创作出这么美丽的风景。分析他利用了不同材料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不同造型的变化通过组合、插接等方法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感受分析演示变化创作教师演示,现场根据不同媒材运用组合、插接、剪贴等方法制作。并分析制作的材料与方法。根据形体想象设计造型不同物体插接组合成新的形象运用其它材料通过画画、剪剪、贴贴使设计的作品更形象。了解设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功能、材料、色彩、美感等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创作体验学生创作找一找:寻找、选择可以创

9、作的不同材料进行设计。想一想:怎样利用材料的形状和颜色创作。试一试:运用找到的材料创作有趣的作品。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设计的创意。学生创作,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美化装扮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美无处不在。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点评作品的创意理念。对学生作品欣赏与感悟,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美感。【课后反思】基于一年级新生的能力特点以及“走进大自然”这课比较宽泛的教学内容,如果用传统的导入、新授、练习、点评教学模式似乎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任务。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一次探索性的设计,以看看、说说、练练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结构。对于大自然中丰富的自然

10、风光和自然现象,我做了目标性的筛选,缩小了教学点,把学习内容定位在体验和表现大自然中的多彩颜色。本课的作业形式多样,作业要求也同样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求描绘大自然中具象的形态,只需用涂涂抹抹印印的形式来表达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也许稚嫩的小手让颜料滴答下来、让颜料糊在一起,但个性化的张扬的作业效果述说了孩子们的创造。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是真正呵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大体至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观察,还应该会发表感言。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表述观察结果,使“看-说”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审美能力。结尾拓展的小实验不是很成功,大多数学生以为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眼睛的缘故,也许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不充分。虽说有学生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可还是有部分孩子还有些一知半解。不过有遗憾才会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