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01491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研究在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中的实践探索”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校本研究”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本课题立足于主课题普及校本研究,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的研究目标,寻求促进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校本研究”工作。校本研

2、究是“基于学校的研究”,是最贴近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是对学校和教师最有实际帮助的研究。校本教研,对教师而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是保持和创新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对学生而言是引导学生健康和正向发展的有效手段。二、课题的理论基础: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中指出,“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

3、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研究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斯皮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3、“校本教研”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基于学校”,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

4、得更彻底。二是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三是在学校中,即教师要置身教育教学之中,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围绕学校自身问题所形成的各种解决方案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由学校中人来解决。三、课题的界定:校本教研,是新课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以校

5、为本,或学校本位。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那么从教育体制内(尤其是学校)激起改革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而以校为本发展就是此内在机制之一。在以校为本的运作中,不仅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更是教育决定权下放的必然反映。 研究: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性研究,主要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在此所指涉的研究不同于理论的研究,也不同于所谓的行动研究,而是涵盖所有为了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四、课题的假设: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课堂教学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促使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6、。 A、通过研究课题,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上能有根本的改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能够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有所创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B、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C、保持和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A、教师要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运用者。 B、转变教学行为,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五、国内外研究现状:校本研究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

7、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一直代表着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的主流传统,体现着课程的主流价值观。由于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上基本上是以学校为本位进行的,比较关注校本课程(School- Based Curriculum)的研究和开发,比较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的构建注重那些决策、方法、模型、模式、程序、评估等操作性知识。 综合来看,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1、校本研究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8、;4、任何一种课程开发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注意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5、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需求评价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依据;6、知识的特性,认知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基础; 7、注意不同学段课程开发的不同特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权力和职责,鼓励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此外,对学校课程资源的看法和认识目前也有了重要的发展,课程资源在来源、范围、形式和采用方式都得到扩展和再认识。六、研究内容:(一)研究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开发:

9、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改革首先是教材出版机制的变化,打破了全国统一教材的模式。教师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单纯使用手中的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模式从此被打破。研究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教材的内容是不是达成课程标准所必须的,是否存在科学性的错误,如何进行必要的修正或增删;2、教材呈现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规律概括和意义推导方面是否欠缺,如何进行合理的调整;3、结合哪些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思想教育;4、练习是否难易适中,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研究学生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的掌握不是

10、通过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复制知识。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并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为此,校本研究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要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然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2、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3、站在学生的角度,重难点怎样定位?难点如何突破比较合适?4、练习和试题的设计是否体现分层教学,能否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三)研究新的课堂教学

11、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如何达到以下几点转变:1、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不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以教师“教”为中心

12、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3、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4、从“教师权威”转向“师生平等”。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四)研究评价方式 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的传统评价方式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

13、,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水平。不论哪种评价方式都应考虑:1、是否可以促使评价对象自主发展、自我教育;2、是否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个体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排列次序;3、是否考虑到如何考察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4、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七、研究方法:(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2)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有效研修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在我校的需求,努力使本课题研

14、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我校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研修策略在当前的发展和新成果,为构建新的研修模式提供依据。(3)经验总结法。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在下一步的研修中推广。八、成果形式: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一份课题参与人员心得体会一本成果展示照片一组结题报告一本九、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7月8月) 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我校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采取大会动员、小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

15、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保宣传发动的效果。1、申请课题立项,组建课题小组。2、认真学习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论专著,广泛收集他人的优秀成果,作好理论准备。3、对课题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全面分析、研究制约教师发展的问题,撰写出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调查报告。确定研究方案,明晰研究内容。4、帮助实验教师确定子课题,指导实验教师撰写简单的子课题实施计划。5、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课题研究周期内,重点研读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的专著,展开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大学习和研修。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提高有效研修经验总结和初步探索,初步提出我校有效研修策略的基本理念、结构及方法。重点探讨各科适合我校校情的有效研修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在有效研修的研究中要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提炼撰写并且分析有效研修范例,学校形成有效研修的论文集。1、围绕课题进行理论学习。(1)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诊断、辅导和引领。(2)每学期组织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一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3)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同时对派出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做讲座,做引路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