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013421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人生之一: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孝南区实验中学 唐荣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的分析、教法分析、教材处理、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对本单元的设计进行说明。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单元教学要点:1.注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意境,培养情趣,养成语感。2.整体感知与重点品析相结合。3.注重语言的品味。4.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单元教学设想:1.在山的那边1课时;2.走一步,再走一步1

2、课时;3.生命 生命1课时;4.紫藤萝瀑布1课时;5.童趣2课时;6.写作2课时。1.在山的那边一、文本解读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要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大学时代写的一首诗,内容源于童年经验,叙述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

3、意蕴丰富。二、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词语2.能力目标:品味诗中语言,感悟诗中情感;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悟诗歌中表达的信念和哲理,联系自己生活实践,学会对人生的思考。三、教法分析这首诗的关键是“海”与“山”的象征意义,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以诵读教学为主,采用启发谈话的方式,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寓教于乐,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我给学生展示的山的画面都是悬崖峭壁,让学生看完之后,提问:你们想爬这样的山吗?为什么想爬

4、?设计这个情境,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山”特有的蕴意,然后引入课题。“我们今天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 2.朗读分析对于象征意义的理解,初一的学生是个难点,我想:通过朗读来对诗歌进入初步了解,分以下几个朗读步骤。第一步:读字音。第二步:就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明确,在什么地方断句读重音)第三步:听录音朗读(目的是要学生分析朗读者与自己的朗读有何区别,再思考朗读者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一环节为下面对课文的分析做好铺垫。)第四步:试读:凭借自己对诗歌内容的初步了解加上听录音中朗读者的朗读,揣摩人物的心情,自己尝试着读出感情。(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能初步了解学生对诗歌的

5、理解)3.谈话启发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引起共鸣,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感受同步。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他借助“山”和“海”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形象来进行,“山那边是海”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这一写法初一的学生有些难把握,因此,我想不能完全由老师告诉学生这个诗歌的哲理,而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生活中的实践来感受,我采用了以教师引导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讨课文,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在朗读第一部分时考虑,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是“常伏在

6、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说自己的望想是“幻想”?这一部分我们应该用哪几种语气来朗读。(教师点评:这一部分的语气应该是盼望兴奋失望埋怨。)文中说“在山那边,是海”对于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第二部分朗读的语气与第一部分一致吗?为什么?请同学们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诗句,我们共同讨论?4.自主小结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收获、启发。(课堂总结,一般都由教师来作,我想为什么不尝试着让学生来作呢?说不定效果会更好。)5.迁移练习课后练习“三”2.走一步,

7、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六十五岁时写的,表面写自己儿时与伙伴爬山的经历和心情,但其中所蕴涵的却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哲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了解小中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借事说理及其详细安排;注重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这篇课文作者在写作上取舍合理,详略得当,因此,我将分析记叙文中借事说理及其详略安排定为教学重点,而把如何使学生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定为教学难点。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我通过“情景渲染整体感受细致品味”去解决

8、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学过程:1.情景渲染上课之前,我先进行情景渲染,设计了一个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当你们面对这些困难时又是如何去做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然后教师引入课文内容:“读一读这个发生在悬崖上的故事,你们就会明白,再胆小的人,在他走出了第一步后再走下一步就容易了,最终战胜恐惧,克服困难。”这段导语主要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出发,了解课文中所讲的“经验”也是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领悟而来的。2.整体感受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我想通过朗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景、事、物

9、,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默读预习课文,上课时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轻声朗读,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放学后让学生回家背诵课文中规定的段落,深刻理解蕴涵于其中的哲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感受的能力。 3.细致品味在这个环节,我采用启发,讨论等方法,既可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打算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主要分析“我”“父亲”“同伴”的表现)在攀爬悬崖的整个过程中,“我”总共哭过几次?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我”在攀爬悬崖时复杂的心理状态的词语,并加以分析。在“我”爬下悬崖的

10、过程中,父亲是怎样指导的?“我”的同伴有什么表现?这“巨大的成就感”指的是什么?(可以从“我”“父亲”“同伴”上进行分析)这段爬悬崖的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对于“我”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因为“我”从中获得了“永远忘不了的经验”。这“经验”指什么?最后提问“这经验”仅仅是指爬山而言吗?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再加上朗读,勾画圈点,板书,使学生理解“我”怎样在爬山的过程中悟出了它对生活的意义,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3生命生命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

11、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文章构思精巧,选择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跳这样三件小事,既为我们熟知,又为我们所不知因为它们小,我们不知或忽略了其中“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和发人深省的生活道理。表述多样,将作者的人生态度融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之中,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强烈鸣。二、目的分析1.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鉴赏本文珍爱生命的人文美。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教法分析这篇课文文笔优美,细腻,意味深长,适于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抒发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感悟,领悟文章所要揭示的主

12、题。四、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在讲述这篇课文时,我想有必要向学生讲讲这位作者,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虽残,但生命之火不熄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也能更好的领悟文章的主题,首先,用大屏幕展示杏林子的图像,介绍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导致全身关节80%损坏,但她并没有诅咒生命,她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洋溢着对生命的歌颂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生命生命就是作者对生命强烈的呼唤,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作者的心声吧。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也能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二)整体感知1.朗读:请同学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3、,自主探究,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提示:可以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2.归纳课文内容(形成板书)(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三)研读赏析(1)佳段选读请从以上三个事例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设计这个题目,目的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学生对作品的体验,能谈也自己的感受,通过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性,体现出个性特点。)教师导读:1.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合作探究:四人一小组,讨论回答,推荐小组中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欣赏文章,通过关键词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模仿老师的做法,请一位同学读,

14、其他三位同学分析)教师小结:这些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词句是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更为生动,我们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2.自由朗读。朗读指导: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理解内容,有表情朗读。(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适当加以点拨,效果会很好。如有争议性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获得美好享受。)3.齐读最后三段,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板书)4.体验反思,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

15、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这个题目,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从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去感悟人生)激发创读:5.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_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6.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这两个题目的说话训练,目的是为了挖掘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象的升华。7.教师总结8.作业布置以“由生命联想到”为范围,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感受,题目自拟,体裁不限。(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4.紫藤萝瀑布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痛楚,徘徊于庭院之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伤怀,由花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