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00818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能教案4篇(第十三章内能教案)下面是我编写的内能教案4篇,欢迎参阅。内能教案1后面还有多篇内能教案!本节资料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个部分构成。本节教材资料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此节课为第一课时。九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认识中还存在必须难度。为此,本课教学设计应注意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感性知识为依托,经过理性分析和确定,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本事。本节书是在分子动理念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与机械能相比,内能不直观更抽象,学生难于直接理解和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思路,用与机械能中动能和势能作类

2、比的方法来建立内能的概念,降低了新知识的起点难度,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比较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理解内能的概念。经过对生活中常见实例的分析,说明了内能的普遍性,并给出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在改变物体内能的二种途径的教学上,经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课堂实验,总结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同时引入热量的概念。让学生学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方法。本节课的宗旨是经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物理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归纳物理结论的本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

3、深化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明白内能的普遍性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熟悉并进一步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二种途径,能列举分析相关事例,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并进行适当的练习。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明白热传递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3明白热量的概念及单位。4明白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二种途径。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压缩空气引火仪,硝化棉,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烧瓶(内装少量水),打气筒,自行车(把车胎的气放掉),一截粗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小毛巾等

4、。一、复习教师:我们一齐复习分子动理论的相关资料。学生:(1)常见的物质是由很多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教师:我们一齐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动能和势能和机械能。多媒体课件:把屏幕分成四个小窗口。第一个小窗口显示运动的小球,在这个窗口的下方给出文字: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第二个小窗口播放弹簧拉伸或压缩,窗口的下方给出文字: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二、新课教学(一)内能:多媒体课件:第三个小窗口显示分子在做热运动的动画,在这个窗口的下方给出文字:运动的分子具也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第四个小窗口播放分子之间的吸引和

5、排斥,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作用,窗口的下方给出文字:分子也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教师: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多媒体课件:空中飞行的足球。教师:请同学分析,空中飞行的足球具有哪些能量?学生:飞行在空中的足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足球在空中运动,还具有动能。足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学生:足球是由许许多多的分子组成的,所以足球还具有内能。教师:足球同时具有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景有关,如物体是否有速度、是否有高度、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

6、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景有关。也就是无论物体是否有外在的机械能,只要物体内部的分子有热运动,就必须有内能。教师:内能是不一样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教师:请同学们分析,一杯热水的水分子是否具有内能?学生:热水中的水分子永不信息地做规则运动,所有热水的水分子具有内能。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如果杯子中水的温度下降了,冷水的水分子是否具有内能?学生:冷水中的水分子也在不停地做规则运动,只可是比热水中的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慢一些,所有冷水的水分子也具有内能。教师:如果水结成冰块了,冰块还有内能吗?学生:冰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冰块也具有内能。师生:根据分析可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

7、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教师:当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内能随温度改变这个过程,暂不研究物体发生了物态变化,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再进行学习。(二)热传递改变内能、热量教师:让一个高温物体和一个低温物体接触,会发生什么现象?比如把冰凉的手放在热水袋上捂一捂。学生:热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的温度会降低,低温物体的温度会升高。教师: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热传递。高温的热水袋把热量传递给了低温的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内能的改变就越大。在热传递过程中

8、,低温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热传递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师:同学需要异常注意: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也不是内能。是热量的转移才导致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热量的转移才导致物体温度的改变。教师总结:(1)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2)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4)热传递会改变物体的内能。(二)做功改变内能分组实验:供给的器材:一截粗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装有热水)、小毛巾等。教师:要求学生把一段软铁丝的温度升高。学生实验:用打火机去烧铁丝。(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学生实验

9、:把铁丝放在热水袋上,用热水袋去捂热铁丝。学生实验:把铁丝反复弯折,铁丝温度也会升高。学生实验:用砂纸去反复摩擦铁丝,铁丝温度也会升高。学生实验:把铁丝放在太阳下晒,铁丝温度也会升高。教师:不一样实验小组的学生介绍自我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分析。学生:用打火机烧铁丝是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学生:用热水袋去捂铁丝也是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学生:把铁丝反复弯折,用砂纸去反复摩擦铁丝,铁丝的温度也会升高,内能增加。可是弯折铁丝和砂纸摩擦铁丝都不是热传递。教师:可是弯折铁丝和砂纸摩擦铁丝都不是热传递现象。弯折铁丝是手对铁丝做功,砂纸摩擦铁丝是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由

10、此可见,做功的方式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师: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二种途径:热传递和做功。教师:出示压缩空气引火仪,介绍结构和使用方法。学生实验: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做压缩空气点燃棉花实验,全班同学观察发生的现象。教师: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教师:摩擦做功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同时压缩气体也是做功的一种形式。在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压缩空气做功,但可能没有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在课堂上我们现场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的过程,认真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实验: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做实验前请几位同学摸一摸打气筒外壁,提醒同学打气筒外壁的上下部分都要触摸一下,感受一下气筒壁上下

11、部分的温度。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能够把自行车轮胎中的气放掉一部分,延长打气时间。打完气后,再让那几位同学触摸打气筒外壁的上下部分,感受气筒壁上下部分的温度,进行比较分析。教师:活塞与整个气筒壁都有摩擦,摩擦产生的热是传给整个筒壁,如果仅有摩擦生热的原因,气筒壁上下部分的温度应当是基本相同的。但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明显发现,气筒上部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下端却很热,甚至烫手,所以压缩气体做功产生的热量是使气筒的下部发热的主要原因。教师:在刚才的实验中,经过做功,能够使气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如果不用做功的方法,用火烤一烤,也能够使气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由此可见,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效

12、果是完全相同的。教师:那么,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还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尝试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一下这两种方式的本质。教师:虽然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性的,可是在本质上有区别的。热传递的方式是使内能发生转移,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做功的方式则是能的形式发生了转化,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教师:外界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那么,如果是物体对外做功呢,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教材图,注入约10mL水。塞紧瓶塞前,用吸水纸把瓶壁内外擦拭干净。塞紧瓶塞后,用实验室常用的两用打气筒打几次气,就

13、能使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同时,瓶内出现水雾。教师:在向瓶内打气时,压缩了瓶内的空气,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吸热汽化,产生了更多的水蒸气,随着水蒸气的增加,气压越来越大,直至冲开瓶塞。瓶内原先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看不见的。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变成了小水滴。这是由于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造成了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教师: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的小结。学生:学习了内能的概念。了解了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二种途径。三、布置作业完成教材10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内能教案2教材使用浙

14、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教材分析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资料,是热学基础知识。本节资料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资料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资料,可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资料,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课的宗旨是经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

15、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本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内能的含义。2、明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3、明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对内能的理解。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火柴、带活塞的厚壁玻璃圆筒、浸过乙醚的棉花、气球、充气筒、DIS实验装置等。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内能教案31明白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