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05909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使课堂变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说实在的,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引用诗词,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数学知识文学化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例如,仰角、俯角,是指视线与

2、水平线的夹角,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系;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与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联系;等等.又如,极限,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来说明.近来,徐利治先生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绘,可谓妙绝. 再如,坐标系,解析几何的工具.唐朝诗人陈之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内容涉及到时间、空间及作者当时的情感,将三者综合,可得到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若分别给出准确的参数,可得到作者在坐标系中的确切位置. 二、教学语言文学化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专业术语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抽象化的定

3、理、法则外,如能恰当地运用诗词点缀数学课堂,既可启迪思维,又能增加情趣,有时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数学解题教学,特别是难题教学,若与王国维“三境界”结合,则另有一番风味.学生看到题目,由于思路模糊,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心情烦躁,但又必须耐心地分析题意,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有关信息,好像进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久而不得其解,亦如迈入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方法(如解几何题时,当添上所需辅助线,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情绪倍增),则达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4、火阑珊处.” 这样,师生不仅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解决了题目,还共同经历了成大事者“立志”、“执著”、“成功”的过程. 三、激励评价文学化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挫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思想教育加以疏导.若用平淡无味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说教,就显得平铺直叙,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也就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说服效果当然不.反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若能适时地引用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带有格言警句性质的诗词进行教育,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还能增强说服力. 例如,当学生学习不刻苦时,教师可用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勉励;学生努力后,

5、进步不大,灰心丧气时,可联系诗句“学习如春之禾,日不见其增,而月有所长,年有所获”来引导;学生在取得成绩沾沾自喜、骄傲自大时,可用名言“谦受益,满招损”或“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来警戒;学生取得成绩,教师进行评价并希望他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时,可说“小菏已露尖尖角”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等等. 在许多人看来,数学与文学好像磁铁的两极,相互排斥,在数学课堂上,卖弄文学诗词,既影响学生学习数学,也占用学生宝贵的时间.我认为,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中,多一些文学气息,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学生日后在数学上有所成就,也是十分必要的.纵观历史上古今中外的大

6、数学家,他们大多数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功底,有的甚至是文学大师. 著名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把自己的治学经验概括为:培养兴趣、追求简易、重视直观、学会抽象、不怕计算五个方面.最近他在南京讲学时又特意补上一条喜爱文学.并谆谆教导后学,不可忽视文学修养.数学大师丘成桐也提到:“如何寻找数学的魂魄,视乎我们的文化修养.”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 例如,在“找锐角和钝角作角画角数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学生对同伴的质疑与帮助.“请问某某同学,心形的上部是一个角吗

7、?角应该有两条直直的边.”“我觉得他们都做对了!”“我认为他锐角画得比较好,钝角有点像直角,建议以后画钝角时,要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学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学生也能热情地给予掌声肯定.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质疑环节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角的家族里还有其他的角吗?圆圈有角吗?”有的提出“生活中是不是还有许多的锐角和钝角”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数学观和价值观.为实现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学生能在数学上取得更大的发展,让我们富有文化气息地进行数学教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