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及化学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98431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及化学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及化学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及化学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及化学防治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及化学防治技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及化学防治技术近几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迅速增加,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的同时,也为广大菜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危害蔬菜的各类病害也经常使广大菜农蒙受损失,使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威胁,如何经济有效的控制病害,减少生产损失,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已成为当前蔬菜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农业措施、抗病品种、生物防治、植物检疫和化学防治等诸多防治措施中,尽管转基因作物和生物防治已成为当今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的新热点,但到目前为止,化学防治仍是控制蔬菜病害的主要手段。危害蔬菜的病害大约有200多种,

2、它们主要隶属于真菌、细菌、病毒等三大类,而在真菌病害中也基本分为两大类群,即卵菌病害和非卵菌病害。其中卵菌病害大约占病害总数的12%,非卵菌病害占61%,细菌病害10%,病毒病害占15%,其他如线虫病占2%。也就是说,蔬菜的主要病害分别属于卵菌类真菌、非卵菌类真菌、细菌、病毒4大类群,不同类群的病害其发生规律、危害症状、防治所用农药不同,而同一类群的病害其发生规律、危害症状、防治所用农药则基本相同。因此在生产防治上,应对病害的类群进行诊断,对常用的农药进行分类,从而对症下药,科学简捷地防治蔬菜病害。1、蔬菜病害的类群诊断1.1卵菌病害:是指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侵染所致,卵菌病害大约占病害总数

3、的12%,其中以疫霉、霜霉、腐霉、白锈等真菌为蔬菜上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蔬菜的猝倒病、绵腐病、疫病、绵疫病、霜霉病、白锈病、根腐病、茎腐病以及果腐病等等;寄主范围广,为害后不仅减低产量,严重影响品质,甚至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经济损失极大。卵菌病害的诊断。从病状诊断:各种卵菌病初发病状都呈水渍状小斑开始,病斑扩大后其边缘不明显,病健交界模糊。从病症诊断:卵菌病害在潮湿时病斑上均产生霉层,霉层颜色多数为白色或灰白色,有的为灰黑色。霜霉病的霉层仅在叶背病部产生。凡卵菌病害的霉层都较柔软,一经抚摸即可擦掉,白锈病的病症为疱疮状可与其它菌类区别,一目了然。从病害发展过程诊断:卵菌病害一般从下部老叶或长大

4、的叶片开始,逐步向上蔓延,而其它病害无此规律。从病害流行季节判断:卵菌所致病害的发生一般要求较高的湿度,在持续阴雨天气、高湿多雨季节发生较重。其中一些卵菌病害如猝倒病、霜霉病和白锈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故春(34月)、秋(1011月)两季为病害流行期;而疫病、绵疫病为高温高湿型病害,故56月份是病害流行季节,可作为诊断病害时参考。从镜检确诊:通过普通显微镜检查霉状物,只要见到多核无隔的菌丝体就可确诊为卵菌病害。1.2非卵菌病害:非卵菌病害主要包括有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非卵菌病害大约占病害总数的61%。子囊菌主要引起局部性病害,它的菌丝体在脊柱体内的扩展局限于侵染点附近,受害部位病健

5、处有明显的界线,因此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有的因其疮痂、溃疡、皱缩等局部畸形,有的引起气管腐烂和支柱萎蔫,有的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如白粉病。子囊菌引起的病害在生长季后期在发病部位形成不同颜色的小粒点,即子实体,是诊断这类病害的重要依据。白粉菌的菌丝大都分布在寄主的表面,肉眼看来呈白色或灰色霉层,田间易于霜霉菌的霜霉混淆,一般白粉菌的霉层多分布在叶片的正面,而霜霉病的霉层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背面,白粉菌对硫素特别敏感,可用硫磺粉或石硫合剂防治。担子菌主要引起蔬菜的黑粉病和锈病,锈菌通常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行褪绿的病斑,在寄主受害部位形成黄锈色疱状或略隆起的包子堆半知菌类引起的病害症状类型

6、大多数是局部坏死,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如叶斑病、炭疽病、枯萎病、早疫病等。其中丝孢目大都引起叶斑或果腐,病斑有明显边缘或产生不同颜色的绒毛状霉层;球壳孢目引起局部性病害,危害叶片引起斑点类型症状,通常病斑圆形,有明显的边缘,中央生黑色小点。1.3细菌性病害:细菌大约占病害总数的10%。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并时常有菌脓溢出。田间细菌病害的症状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常有恶臭味。诊断细菌病害时,除了根据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外,有的要作显微镜观察,有的还要经

7、过分离,培养和接种等一系列的实验才能证实。细菌病害的病部表面见不到各种霉状物或粉状物,诊断时首先对光观察病叶,看病斑边缘是否呈油浸状或透明状,再做溢(喷)菌现象试验:切取病组织于玻片上,加清水,盖盖玻片,立即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切口处可见有大量细菌呈云雾状流出,即溢菌现象。则可确定为细菌病害。细菌侵染植物途径主要是从伤口侵入,伤口愈大侵入的细菌愈多,侵染成功率愈高,侵入的另一个途径是指物体的自然孔口如皮孔、气孔等。1.4病毒性病害:病毒病害大约占病害总数的15%。病毒病害的诊断主要根据植株发病后表现出的失绿、黄化,矮化,丛枝,花叶及畸形等特殊症状,在田间,一般在心叶开始出现症状,然后扩展到其他

8、部分。绝大部分病毒是系统侵染,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不利于病害的加重。同时受害部位即不形成子实体,见不到各种霉状物和粉状物,也看不到细菌溢浓,分离不到真菌或细菌。2、不同类群病害的化学防治技术2.1防治不同类群病害的杀菌剂选择2.1.1防治卵菌类病害主要杀菌剂有:保护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喷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铜制剂如靠山、可杀得等专用单剂: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烯酰吗啉、氟吗啉、恶霜灵、苯霜灵、霜脲氰复配剂:72%克露(克霜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8%雷

9、多米尔(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1.2防治非卵菌类病害主要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专性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5%特克多悬浮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水分散颗粒剂、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1.3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常用药剂:铜制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DT(30%琥珀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等。农用抗菌素: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新植霉素等。2.1.4病毒病:常用的抗病毒制剂:0.5抗毒丰(抗毒剂一号)水剂;20

10、%克毒星(病毒A);5%菌毒清水剂;1.5%植病灵乳剂;10%S83增抗剂;病毒抑制剂芸苔素内脂(云大120)。2.2药剂防治措施2.2.1种子和幼苗的药剂处理:种子和苗木若有带卵菌病菌可疑,可用种子的0.30.4%的药剂拌种后播种。药剂有40%乙膦铝、25%甲霜灵或75%百菌清,或代森锰锌、25%雷多米尔WP或75%达科宁WP拌种后播种。苗木移植缓苗后选用40%乙膦铝300倍液或上述其他药剂或复配剂兑水500600倍液进行预防12次。种子和苗木若有带非卵菌病菌可疑,可用种子的0.30.4%的药剂拌种后播种。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5%特克多悬浮剂、50%速

11、克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水分散颗粒剂、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苗木移植缓苗后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5%特克多悬浮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水分散颗粒剂、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500600倍液进行预防12次。病毒病害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2.2.2苗床土壤消毒:卵菌病害在种子播种前2天用乙膦铝300倍泼浇进行消毒。非卵菌类真菌病害在在种子播种前2天用50%多菌灵500倍泼浇进行消毒。2.2.3科学使用药剂:首先要抓住适期施药,育苗期要用药预防12次,大田则抓住发病初期立即施药,在第一

12、次施药后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34次,药剂最好选用复配剂,设施栽培的蔬菜以使用单剂为宜,确保蔬菜生长安全。具体使用方法按各种药剂的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这样可有效地控制病菌的发生和为害。2.2.4要轮换交替使用药剂,延缓病害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内吸性杀菌剂若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单剂,易导致病菌产生抗性,因此要轮换交替使用,每种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次。卵菌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亲水疏油”,这样在农药剂型的选择上,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与卵菌有更好的亲合性,更适合卵菌病害的防治,更好地发挥药效2.2.5讲究喷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施药时要求进行细喷雾(喷片孔径0.71mm),亩用水量4050公斤;做到施药均匀周到,特别是叶片正面和背面也要喷到,以减少菌源数量,充分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