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会.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980496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以成败论英雄苇沟小学 王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用爱心去灌溉每一个学生,去上好每一堂课。有时一堂课不一定是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而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不如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把突发事件变成这堂课的一部分。去激发每个学生积极的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课堂中犯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宽容,需要一个更加宽松、安全的氛围。只有在和谐、安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当我们有了宽容、平和

2、的心态,有了接纳错误的勇气和胸怀,我们会发现错误并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及时寻找错误中的合理因素,发现错误的价值,错误就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对错误的辨析中,师生共同成长,学生获得的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老师增长的是处理生成的教学机智。在我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老师给出一组图形,请大家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将图形对折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其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们的看法不一样,出现了以下的场面: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可是把它对折后,我发现它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师:看来,仅靠观察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准确,还需要动手实践进

3、行验证。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把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折,我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生:我反对。虽然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都一样,但是并没有完全重合。你看,这边多出了一些,而那边又少了一些,不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师:能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好!生:我反对。虽然对折后没有完全重合,但是只要沿着折痕剪开,换一个方向两边就完全重合了,所以我坚持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生:可是在黑板上写的很清楚,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才算是轴对称图形。剪开后两边重合是不算的。生:(补充)不然的话,黑板上应该写成“对剪后两边完全重合”了。(学生们都笑了)生:如果剪开的话,原

4、来图形的特点已经被破坏了,我们下载讨论的是平行四边形。(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对呀”)师:在这么多事实面前,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吗?生:现在,我也同意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了。(另一个同学赶紧把手高高举起)生:我还有一个补充。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一样,变成一个菱形的话,那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师:你的想法真的很特别,说实话,老师也没有想到。这样吧,老师现在为你剪一个菱形,现在你给同学们说明一下它为什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生:(边说边折)把它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师:你的发言不但让我们知道了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也许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特殊的

5、平行四边形却是比如?生齐说:菱形。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也是轴对称图形。师:感谢刚才那位同学,他让我们的思考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走向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确,这样考虑问题,要比原来完整和准确得多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没有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错误带来的积极效应。作为老师,抓住了学生的错误,及时促成一场思维的交锋,是在思维的左右摇摆和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学生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也逐渐走向深入,渐渐接近数学的本质。由此,我联想起一个故事: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

6、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下半壶水里!”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就像那湖水一样,换个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心情,不用的答案。面对学生的错误,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尊重学生是引领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准点 由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对周围的现象常常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其中有许多观点可能是错误的,但对他们来说是合理的。案例中某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出现这一错误认识的原因是受规则图形的干扰,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缺乏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或偏面的认识时,教师不要马上持肯定的态度,防止挫伤

7、被否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要保持学生创造思维的“火种”,也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不着边时,急于出面代理,要给学生时间,给学生以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二、学生思维上的障碍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传统教育以教师和学科为中心,不太关注学生的各种想法,并加以利用。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有离奇的想法和错误的观点,最满意的是对问题能给出一个统一的正确的答案。案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它撂在一边或塞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将它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新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现场演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澄清并纠正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点和认识。课堂教学中,不但学生的闪光点可

8、以成为教学资源,而且学生的错误观点,片面认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提出的观点或解释,并借此发挥,对原来的教学的方案进行调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新课题。三、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长期以来都把教师放在中心的地位上,“以师论教”,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考虑甚少。评价内容大多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素质等方面,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探究能力。 案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意外事件的处理,却展示了课堂教学中重心的转

9、移和角色的转换,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即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是否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体现,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得到了落实,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得到了提高。四、重视教学细节的捕捉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渠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发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追求,因而作为素质教育实施者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过程,关注每一个细微情节的变化。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捕捉教学细节,科

10、学地处理教学细节上。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善言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发言的欲望,教师就给他机会,叫他谈谈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结果他却提出了一个是非容易混淆的疑难问题,成为教学中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同时在课堂上,也体现了教师对后进生的关爱,给他们以发言的机会,尽管他们的认识有偏差,教师还是十分和谐、平等地对待,使他们感受到“我也有被爱的权利”。五、面对“意外”教师的应变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教材内容引发的事件;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间的认识冲突;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驾驭与应变能力,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然而,有些教师却面对“意外”信心不足,顾虑较多,担心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够驾驭和控制整个课堂,以致不敢正视这些“意外事件”,常常采用“回避”“转移”的方法,使本应精彩的课堂变得暗淡无光。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好奇心下降,而且还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面对学生犯错,老师应给学生们留有验证、解释的机会,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扬起自信的风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的角色”,不以成败论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