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960440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样本.doc(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发布时间: -11-21 22:52:09 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 -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依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特别是边缘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困生特点, 制定我校 - ”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 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我们不难发现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 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 她们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对学习态度消极、 兴趣

2、淡薄、 缺乏信心, 难以完成学业任务。是什么原因造成”学困生”出现, 怎样来转化这些”学困生”? 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忽视”学困生”, 也就是放弃了相当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这不但违背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 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偏轨, 是无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 是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的, 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深层次的反思。对”学困生”采取放弃的办法也是对学生、 家长和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因此, 要在初中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 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实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的转化迫在眉睫,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学校是朝阳区一所农村中学, 80%的

3、学生是外地借读生, 她们大部分是外地进京务工人员的子女, 随着升入高年级, 部分优秀学生流失, 使得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各班级中都出现个别学困生。结合我校特点和朝阳区对学校的教学要求, 实现及格率达标,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学困生”具有相对性、 暂时性、 可变性。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我们以”不放弃一个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原则, 研究和转化”学困生”, 着力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 研究课题的界定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综合专家的意见, 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 简称学困生) 的理解是

4、: 指的是智力正常, 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 或由于方法不当, 或由于社会、 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 造成学习效果低下, 知识、 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 需要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 第一, ”学困生”的智力正常; 第二, ”学困生”是个别的, 即班级中的绝对少数; 第三, ”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她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 缺乏自信、 学习方法欠妥、 学习被动、 学习习惯较差, 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 对学习感到害怕, 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她们上课无精打采, 厌倦作业, 害怕考试, 更缺

5、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三、 研究课题的依据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面向全体的观点, 着眼学生发展等, 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教育学理论: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 在于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从个性养成开始, 更重要的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 积极的、 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 让她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3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6、。在”需要、 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 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这种要求能够来自有机体的内部( 内环境) , 也能够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 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4哲学依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经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她们的学习动机, 让她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她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7、。5多元智能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 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 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 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 能够经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1经过调查分析, 明确”学困生”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学困生”不同的成因, 寻求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途径和方法。3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提高”学困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使之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4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符合教育规律, 适应”学困生”发展的有效育人氛围, 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五、 课题研究的原则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

8、”学困生”的实际出发, 仔细、 认真观察问题, 摸清问题存在的原因, 也就是对学生现状做周密的了解。 2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 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的薄弱环节, 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取不同的措施。3激励引导原则: 激发、 勉励学生去努力, 促使学生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 发现进步的一面, 相信自己的能力, 感受成功的喜悦,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 ”学困生”的进步, 往往进步缓慢或有重复现象, 教师要多鼓励, 少训斥, 增强其上进心。六、 课题研究的内容1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1)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要进

9、行调研, 经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学困生成因分析。GN: left; LINE-HEIGHT: 18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class=MsoNormal align=left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学习成绩、 学习习惯( 听课习惯、 注意力) 、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家访、 电访: 对个别”学困生”采取家访、 电访的

10、形式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包括父母文化程度、 职业、 家庭学习环境等。学困生学习情况分析: 对”学困生”的作业、 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谈话: 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2) 班主任老师除完成上述调查外, 还要进行学生心里及思想方面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如: 经过谈话、 观察等方式。2构建各学科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途径、 方法: 经过学困生成因分析, 选择合适的转化手段, 教师对所负责学困生跟踪指导转化, 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经验, 并进行交流, 形成各学科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如: 何进行注意力训练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学习效果的追踪( 辅导策略) 开展合作学习组等3”学困生”转化

11、工作效果评价( 1) ”学困生”学习效果评价策略研究从德育素质的提高角度看,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有改变。从教学角度看, 学习的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是否改变, 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激励”学困生”的学习, 设定进步的标准, 形成学困生档案、 成长日记, 评选”进步之星”等。如: 测试法: 经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 对研究的”学困生”的成绩进行列表分析, 并与之前做对比, 检验转化成果, 调整转化措施。个案分析法: 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逐一分析, 找出前后差距, 总结经验。 观察法: 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了解其发展状态。( 2) 对教师”学困生”转化工作效果评价

12、策略研究定期评价教师对学困生的指导转化工作是否有效, 依据所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和学习态度、 习惯等转化情况, 依据教师在过程中实验探索的成果, 撰写个案分析的情况等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评选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优秀教师团队和优秀个人。如: 调查法: 学困生进步情况调查 座谈法: 经过和教师谈话了解学困生的转化效果, 转化措施是否有效。经过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的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 经验总结法: 实验探索、 提炼成果、 理论创新、 推广成果。七、 课题研究的方法 ang=EN-US1资料和文献法: 收集、 检索相关理论成果, 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2调查研究法

13、: 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 行为、 能力表现、 成绩等发展状况, 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3个案分析法: 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 ”家长+学困生”、 ”优秀生+学困生”形成个案, 逐一分析, 找出前后差距, 总结经验。4行动研究法: 全体参研教师、 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研究水平, 总结经验, 提高学业成绩, 逐步转化。5经验总结法: 实验探索、 提炼成果、 理论创新、 推广成果。6观察法: 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了解其发展状态。7测试法: 经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 检验转化成果。8比较法: 经过”学困生”转化后与转化前的进步进行比

14、较, 说明课题研究价值。八、 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 郭延峰 副组长: 辛洪涛 金铭立 组员: 张军堂 才惠 丁文超 刘羿青 管永新 徐瑞芹 于晓非2课题研究小组: 全体教师、 家长和学生3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模式每个干部负责五个教师, 每个教师负责一个家长、 一个优秀学生和两个学困生。组成”干部+教师”、 ”教师+学困生”、 ” 家长+学困生”、 ”优秀生+学困生”干部、 教师、 家长、 优秀生和”学困生”双向互动, 多向互动, 促进”学困生”健康有序的发展。九、 课题研究的工作措施( 一) 管理措施: 1学校把”学困生”的转化及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成立由校长任

15、组长的”学困生”转化研究领导小组, 从人力、 物力、 财力各方面积极支持, 保证”学困生”转化工作顺利进行。2”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从学生入学时抓起, 在”四加一”的管理模式下实行”学困生”工作专人负责制, 学校干部主要负责”学困生”的宏观管理、 计划的制定、 检查与落实, 教师负责”学困生”的管理, 主要有政治思想工作、 良好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和教学效果。3学校对”学困生”要加强跟踪检测, 做到”堂堂清、 周周清、 月月清、 期期清”, 将”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纳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4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培训, 系统学习有关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不断提高认识, 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5定期组织专题研讨, 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6领导要加强指导, 走进课堂, 走进学生, 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指导课题组成员有效开展研究工作。7强化对”学困生”的关爱, 加强”家校联系”, 共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 教学措施: 1学科教学中注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注重学法指导, 让她们喜欢该学科, 热爱学习, 并学习有法。2课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有效性和实效性, 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