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95744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辛亥革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3课辛亥革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3课辛亥革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3课辛亥革命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3课辛亥革命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辛亥革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辛亥革命(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2(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3(2015安徽文综16)辛

2、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4(2015海南单科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5(201

3、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表2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6(2014上海单科2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民报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

4、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图67(2014广东文综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8(2014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 B C D 9(2013广东文综15)“

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0(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1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

6、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2(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13(2013上海单科24)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14(2012福建文综卷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 三民

7、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2012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8、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图516(2011广东文综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7(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

9、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图5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18(2011四川文综17)图五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19(2011江苏单科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10、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0(2011上海文综10)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A兴中会 B光复会C强学会 D同盟会21(2011海南单科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2(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11、)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23(2010安徽文综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24(2010浙江文综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 B C D25(2010全国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

12、,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26(2010上海单科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27(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28(2009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