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95345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人毕生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 既有积极向上的, 又有消极向下的。1.身体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即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健全发育;二是指体质的增强,即身体和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的增强。二者相互促进, 相互联系, 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2.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则是指人的心理机能不断提升、日趋完善、直至衰退的全过程。包括认知(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和情意(如兴趣、气质、性格、情感、意志等)两个方面的发展, 是这两方面统一的和谐的发展。身

2、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人具有认识和改变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已经使人超越动物界;人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后一点是人的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能否把握自己的命运也可以看作个体心理和社会性成熟的内在标志.所以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应始终把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为人终身自觉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打下基础.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人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外还有社会环境

3、这一动物界所不具备的独特环境.这一环境要求生活于其中的人必须参与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人才能生存,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潜在能力发挥出来,并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这种实践从内容到方式都是社会的,其结果是完成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使人潜在的超越动物界的可能成为事实,所以说人的社会化程度的高低可作为超越动物界程度的指标.那么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的社会化.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外铄论这种观点认为, 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荀子强调,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学生是张白纸, 教师可以任意涂抹, 学生成

4、长全靠教师的指导。他们不仅否定人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甚至否认遗传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 强调“教师中心”、“教师本位”, 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一个容器, 教师可以着力去灌输知识和思想。外铄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2.内生论这种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持这一观点的人有:孟子,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柏拉图,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等。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和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生长。强调“学生中心”、“学生本位”, 说什么儿童好比太阳, 教师的一切教育措施都要

5、围绕他们转动, 教师只是起辅导作用, 不应该也不可能起主导作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四、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的主导作用必须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相联系,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合理地设计教育活动,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1.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运动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是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沿着固定的顺序, 由低到高, 由简单到复杂。与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谐地相适应, 教育就应该循序渐进,否则, 欲速则不达。又根据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相邻学段的衔接性与协调性。2.

6、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身心发展均有一般的(普遍都有、个别例外)、典型的(不是全部的)、本质的(不是偶然的、浮表的)特征, 称为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我国一般把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以下6个时期: 1. 乳儿期(出生1岁);2. 婴儿期(13岁);3. 学前期或幼儿期(36岁);4. 学龄初期或童年期(612岁);5. 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15岁);6. 学龄晚期或青年早期(1518岁)。这些年龄阶段长短不等,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相邻的两阶段既有质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的过渡是逐渐的。学生的年龄特征,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研究和遵循的。对不同年

7、龄、不同学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措施,还有成人教育儿童化,都必然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同一身心机能的发展,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在有些阶段发展速度特别快,而在另一阶段则相对慢些。另一方面,不同身心机能的发展,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是不均衡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 有的心理现象,在特定的年龄时期产生,发展极为迅速,错过这个时机,就难以出现甚至不出现了,于是把这样的时期叫做“敏感期”或“关键期” 顺应身心发展不平衡性,教育者要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有共性

8、,也有个性,即人与人之间存在个别差异。顺应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者须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人的个性的发展。 五、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 其基本的因素为遗传、成熟、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五项。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 遗传的含义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肤色,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二) 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是不行的

9、。人类之所以有教育现象,就是因为人生来就有接受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身体和心理条件。只有人,才有语言、意识、抽象思维,才能创造文明成果,才能接受教育。动物界没有教育现象,动物不能学会任何知识和较为复杂的动作,就是因为它没有语言、没有意识, 不具有发展到高度水平的遗传素质。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因素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制约

10、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教育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四、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善的

11、阶段。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格塞尔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成熟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五、教育因素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可以包含在社会生活环境因素之内,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把它单列很有必要。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即确保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既具有社会适应性, 又具有得体的个性, 并提升发展的速度, 使其达到最佳水平。由于儿童阶段身心发展迅速地从不成熟到成熟, 可塑性大, 身心

12、发展的不少敏感期或关键期,都处在接受基础教育之时,故基础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 为什么学校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由教育的属性和职能决定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有精心选择和组织的教育内容,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育工作者,有系统的、计划周密的实施过程等。3.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对人价值的发现,对人潜能的发掘,对人力量的发挥,对人个性的发展。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掘,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发展个性是教育的

13、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现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4.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有哪些?(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

14、务1.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少年期: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增强是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答:(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2)在认知方面,要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3. 青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什么?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4.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答:(1)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2)要将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作出价值判断和自我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