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95249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篇一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祀、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许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春游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给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2、。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思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连续到清明,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拟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进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时机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展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省之意。 很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慧伶俐,这个习俗始终连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

3、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肯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许多学生要带鸡蛋给教师以表仰慕。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殊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头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苦。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篇二 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我国历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沿袭已久,在清明节这一天,

4、寒食禁火,祭祀先人。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流行寒食禁火,但是祭祀先人的习惯还是存在的。清明节前后,人们就会前后上坟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祭拜祖先,上香默哀,燃纸钱金锭,或简洁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予对先人的思念。 清明节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个主要是我国古代的清明节习俗。秋千是寓意着揪着皮绳而迁移。这个历史特别古老,古时候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候的秋千,大局部是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的。之后随着时代的进展,渐渐变成了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但能从中获得乐趣,还能培育英勇精神。至今依旧是很多儿童钟爱的活动。 清明节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

5、球内用毛塞紧,称之为蹴鞠,类似于今日的足球。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宠爱的一种嬉戏。据说是黄帝创造的,最初是用来训练武士的。 清明节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嬉戏。依据明代时期的记载,这是把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然后鸽子飞出来,最终以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败。 清明节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时候斗鸡嬉戏和竞赛主要盛行于清明,斗鸡由清明开头,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关于斗鸡的记录,是在左传里面。唐朝时期斗鸡之风特别盛行,不但民间会进行,就连皇帝也会参加,唐玄宗就是其中一位。 清明节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在过去,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在清明

6、期间都会有这个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的蚕花会都人潮汹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方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大局部在船上进展,小局部是在岸上进行的,是一种极具水乡特色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七:拔河 拔河的活动至今依旧存在,而拔河早期是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拔河活动是在春秋后期创造的,一开头是流行于军中,后来渐渐传到民间。唐玄宗曾经在清明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拔河活动。从今之后,拔河成为了一种清明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八:春游 清明季节,春回大地,很多地方已经恢复了勃勃生气,自然界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正是春游的大好时机,我国民间始终以来都

7、保持着清明春游的习惯。 清明节传统习俗九:放风筝 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之一。在古时候放风筝不但是一种嬉戏,还被认为是一种巫术行为。古时候有些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气。因此很多人清明节放风筝的时候会把自己的灾病写在纸鸢上面,待风筝放高的时候剪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而去。寓意着自己的灾病也会消逝。 清明节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节前后,春雨绵绵,春风温暖,正是种树的好时机。此时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从古至今我国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始终流传至今。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篇三 清明节的风俗是丰富好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春游、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由于清明节要寒食禁火

8、,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以熬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春游游玩的欢乐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接近清明的“单”日进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风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到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去鬼,而称之为“鬼怖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