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918969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感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媒体新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感悟 在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和辅助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和成熟,而结合各种新媒体方式的教学是对人体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产生刺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其他学生们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教师的角色将逐渐淡化,教师更多地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的意图、思路、观点,通过技术媒体形式得以体现。在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

2、学工具和辅助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和成熟,而结合各种新媒体方式的教学是对人体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产生刺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各种互动教学网站、计算机网络资源和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比任何时代都来得迅猛。可以说,信息化正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信息环境的课堂取代传统的课堂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我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怀疑观望到试着干到今天师生须臾不可离开,其中有彷徨焦虑,有酸甜苦辣,有挫折教训,而更多的是今天收获的欣喜。可以说,信息

3、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面貌。新媒体技术对信息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促进教学内容、方式等发生根本性变革,同时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重新自我定位,学习并驾驭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修养和教学效果.新媒体技术既给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种种困惑.原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

4、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思想教育应贯穿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学生的思维阻塞点上巧设疑难引导学生的思路,就能够起到架设思维的桥梁作用。学生在学习某种思维时就会出现思维的堵塞,在他们的脑海中就

5、会疑云缭绕,这时就希望能够找到合理的引导,以求得茅舍顿开。这时就可以运用手段设疑引导,就能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使用新媒体,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里面的奥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交替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在与新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课堂教学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果对教学任务安排得不得当,势必造成学生 “开小差”,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整理好自己的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剩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学生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在教学中还应体现教师、学生和知识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

6、学引导,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投影提出问题,学生在寻找问题的答案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手段向着正确的方向寻找解决方法,最后利用投影展示优秀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与课堂教学还要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通过适当的任务或探索从旧的知识上建构起来,而教师则起着引导者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搜寻的问题不能太显空泛,问题也应该随教学进度而逐步深入。在应用中,还要摒弃唯技术论的观点,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并不等于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既要适时应用新技术,又要避免作秀,还要与传统的手段相对接。不管是应用什么手段,只要是应用得恰到好处都是成功的手

7、段。同时,技术的双韧性必须很好地把握。在技术给教学带来便利和直观,调动学生情感兴趣和实践参与的同时,是否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特别是视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视,这些都要引起重视,趋利避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

8、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总之

9、,时代的前进,知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教改也将永无止境,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及网络,充分发挥电教的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好处颇多,在各科教学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