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91564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41.1项目名称41.2主管部门41.3建设单位41.4建设性质41.5建设地点41.6建设期限41.7建设内容及规模41.8建设目标51.9投资估算51.10资金筹措51.11项目效益51.12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6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2.1项目背景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183.1马铃薯良种缺口较大183.2市场前景183.3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19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14.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214.2协作单位234.3建设单位、协作单位职责234.4技术依托单位24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255

2、.1自然条件255.2土地条件255.3交通条件265.4基础设施条件265.5社会经济条件265.6项目区条件27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286.1黑色全膜马铃薯一级种标准化繁育技术286.2 种薯质量标准及监控326.3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35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38第八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398.1建设内容及规模398.2建设方案398.3旱作机械设备购置41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29.1投资估算429.2资金筹措439.3资金使用计划44第十章 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4510.1建设期限4510.2进度安排45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4711.1土地、规划4711.2环境保

3、护47第十二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4912.1加强组织管理4912.2狠抓示范区建设4912.3加强宣传培训5012.4实行标准化生产50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5113.1经济效益5113.2社会效益5113.3生态效益5113.4风险评价52第十四章 招投标5614.1招投标依据5614.2招投标范围5614.3组织形式和方式57第十五章 有关证明材料及附表58第一章 项目摘要1.1项目名称*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2主管部门1.3建设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4建设性质续建1.5建设地点*香泉镇、团结镇、内官镇1.6建设期限2年,即2011年2012年1.7建设内容及规模建立

4、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马铃薯示范基地1万亩,实施地点为香泉镇、团结镇;玉米示范基地1万亩,实施地点为内官镇。在1万亩的马铃薯示范基地中开展黑色全膜马铃薯一级种标准化繁育技术示范;主要技术内容为“黑色全膜+脱毒种薯+配方施肥+种薯处理+病虫害防治+机械耕作”的抗旱丰产栽培模式。在1万亩的玉米示范基地中开展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为主的“配方施肥+良种+病虫害防治+机械耕作”的抗旱丰产栽培模式。在马铃薯示范基地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在香泉镇香泉村建立核心示范区500亩,在团结镇高泉村建立核心示范区500亩。在*西川新建大型马铃薯贮藏窖1600m2;购置旱作机械设备3台套;开展以马铃薯和

5、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栽培模式和病虫害防治为主的试验研究20项(次);举办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班8期次,对项目区每个乡、村、社干部及农民每人培训4次以上,技术培训2.5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民2.3万人次、技术干部0.2万人次。1.8建设目标 项目实施后,示范黑色全膜马铃薯一级种标准化繁育技术1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800kg以上,较对照平均亩增产300kg,增加20,年新增马铃薯一级种繁育能力1.8万吨;示范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00kg,较基础亩产平均增产150kg,增加27.3。并使农田蓄水保水能力明显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810个百分点,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0.15

6、公斤/毫米亩。1.9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352.00万元,其中:土建及田间工程投资301.00万元,占总投资的85.51%;仪器设备投资36.00万元,占投资的10.2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万元,占总投资的4.26%。1.10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352.00万元,申请中央投资2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6.82;地方配套5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20;企业自筹102.00万元,占总投资的28.98%。1.11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新增总收入900.00万元。其中:完成黑色全膜马铃薯一级种标准化繁育技术示范1万亩,平均亩产1800公斤,繁育生产一级种薯1.8万吨,较对照平均亩增产

7、300公斤,亩增收600元,总增收600.00万元;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1万亩,平均亩产700公斤,较基础产量平均亩增产150公斤,亩增收300元,总增收300.00万元。(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充分挖掘示范区的水资源潜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强示范区农民防灾减灾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市场应变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时作农业地区发展马铃薯特色产业的路子,为同类地区起到示范推广作用。(3)生态效益:项目是以田间工程、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抗旱农艺技术为基础,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

8、力为主攻方向,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产出大幅度增长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增强土壤保墒蓄水能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构建全区区域互动机制,形成各产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1.12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20082015);(2)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3)甘肃省旱作农业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15年);(4)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9、(省委发200252号);(5)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抓紧编制2011年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紧急通知;(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定额等;(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背景甘肃地处西北、干旱少雨,是一个典型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素有“十年九旱甚至十旱,三年一大旱,年年有旱灾”之称。目前,全省水资源总量289亿m3,人均占有量1100m3,仅为全国水平的1/2,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89m3,仅为全国的1/4。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

10、77mm,从河西走廊到陇南山区年降水量从40mm过渡到800mm,占耕地面积80%的中东部旱作区年降雨量只有300mm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60%分布在7、8、9三个月,“卡脖子”旱尤为严重。水资源短缺是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发展旱作农业对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甘肃省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陇东、中部黄土高原区,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市、区)1700万人口,占总人口的65,旱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0.7。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探索出了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新路子。实践证明,在我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

11、学发展观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旱作农业区资源优势、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做大做强马铃薯、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省政府于2010年6月出台了关于印发甘肃省旱作农业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在七年内,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把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作为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核心技术,下大力气推广,20112015年每年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把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干旱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下大功夫来抓,20102013年在马

12、铃薯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的51个县区,每年扩繁一级种薯10万亩、二级种薯100万亩。*地处甘肃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总土地面积3638.71km2,现有总耕地面积172万亩,其中山旱地158万亩,水浇地13.5万亩(其中3万亩为不保灌水浇地)。区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资源。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蒸发量高达1526mm,而近10年来的平均降水量不足380 mm,有效降水量少,暴雨径流多,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以上,与农作物需水期(56月)相错位,造成季节性干旱。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旱灾愈演愈烈,农

13、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干旱是长期困扰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由省农牧厅下达,项目批复文件为甘肃省农牧厅关于2009年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甘农牧计2009309号),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项目总投资375万元,其中省财政从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300万元,企业自筹75万元。通过项目建设,有力的改善和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现已完成和改造中心化验室260m2;购置土壤墒情监测仪器设备9台,技术培训设备31台(个、套),购置农机具3台;建造日光温室24座,繁育新

14、大坪、陇薯3号等脱毒马铃薯原原种365万粒;建立全膜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及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建设1.09万亩,全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1.18万亩,全膜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及马铃薯原种繁育核心示范基地建设1370亩;开展马铃薯、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播种期、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研究12项次,取得了6项技术研究成果;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9期次,培训农民1.939万人次,技术干部0.201万人次;创新实施了“农艺、农机、工程”相配套,“企业、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项目实施模式,企业主要负责提供研发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的场所、生产基地、技术资料;科研单位主要负责对研发技术提供技术帮助和指导,以

15、及其它相关技术培训等;推广单位主要负责对研发的农艺、农机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项目的实施虽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马铃薯原种繁育能力,提高了区农技中心的培训能力和项目区农民的科技素质,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是马铃薯良种贮藏设施不配套,供给大田生产的一级良种缺口大,还不能满足省政府提出的马铃薯一级良种全覆盖的要求,为此特提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续建项目,进行填平补齐,使其和前期项目配套发挥更大的效益。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发展旱作农业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是我省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区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资源。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蒸发量高达1526mm,而近10年来的平均降水量不足380 mm,“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十年九春旱”是*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有效降水量少,暴雨径流多,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占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