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古名清凉山.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91424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台山古名清凉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台山古名清凉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台山古名清凉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台山古名清凉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台山古名清凉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台山古名清凉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台山古名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在群山中有五座山峰状如平台,故又名五台山。五台山佛教起源于东汉,为中国佛教发祥地之一,极盛时寺院达三四百座,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是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道场,在五座山峰上分别有寺院供着五方文殊菩萨,分别是: 东台“东望明霞,如波似镜”,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上有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北台“状似斗杓,高峻插天”,名叶斗峰,海拔3058米,上有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雄旷壮阔,翠霭浮空”,名翠岩峰,海拔2890米,上有演教寺供儒童文殊;西台“月挂峰颠,俨然若悬”,名挂月风,海拔2773米,上有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南台“苍翠明丽,灿若锦缎”,名锦绣峰,海

2、拔2485米,上有普济寺供智慧文殊、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峰顶虽高却平故名“五台”。五台山的布局像佛的手掌,五指是东南西北中五台,五指环抱的掌心是台怀镇。其中北台海拔306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被称为“华北屋脊”。到五个台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被称之为“大朝台”。现今前来参加大朝台的还有登山运动爱好者,寺院不问你动机何在,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五个台顶都提供“斋饭”、“留宿”,五台山的包容性更宽了。我们也因此有幸在今年五月初完成了徒步大朝台,所见所闻感触颇深,第一次有了投稿的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我们5月5日早晨从太原出发,5月8日早晨离开台怀镇。在五台山整整三天

3、时间,去了台外的“南禅寺”、“佛光寺”,进了台怀镇的“黛螺顶”、“圆照寺”、和“菩萨顶”,完成了主要目的“徒步大朝台”。从网上查到的五台山大朝台90%以上是从北京方向过来的,坐北京太原间的火车,夜里三点多到五台山,有接站的中巴去往台怀镇,在途中的鸿门岩下车开始登东台看日出,再去北台、中台、和西台,如果在用斋时间赶到台顶寺院还可享用斋饭,一般投宿在西台,这一天的山路大约有25公里。第二天去南台,也有25公里的路程。一般来说大朝台需要两天时间,不需要自备帐篷睡袋,也不需要携带太多的食品。我们登山喜欢慢慢享受登山的乐趣,毕竟年纪不饶人,快五十了,不能像小青年那样争分夺秒的创时间记录,但从安全角度考虑

4、,做计划时都要在日落之前结束登山活动。我们准备大朝台的日子刚过立夏,一天有过半的日照时间,也就是说每天25公里的山路有十二个小时以上可以让你安心的走路,这样算来时间和体力都还是有余地的。这次到五台山不光是因为喜欢登山,我们对宗教信仰问题也感兴趣,比如佛教所提的,不追求唯一,容天下难容之事,普度众生的这种宽容大度。要说佛教也不是源于我们中华本土的宗教,但佛教能在中华大地扎根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东台5月6日,凌晨不到四点旅馆老板过来叫我们出发,昨天约好用车送我们去鸿门岩。一路盘山而上,先出北线收费站,再到鸿门岩。当时风刮得非常猛,我们是穿好羽绒服出来的,感觉还可以挡得住风寒,背着全部行装上山了。山

5、里只有星光,我们只能沿着隐约可见的盘山路一步一步往上走,没有选择,也没有犹豫。天渐渐开始发亮,周围群山层层叠叠的轮廓可以看到了,只是还看不到山顶,有点开始担心会不会赶不上日出?不由的加快了脚步。最终在日出前到达东台顶。这天的日出很完美,整个过程很像从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在太阳刚刚露出全容的时候红彤彤的还很柔和,但很快就从圆圆的周边上露出几点光芒,再过瞬间就是光芒万丈了。众生开始享受太阳提供的光明和温暖,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台顶的寺庙都不需门票。我们为功德箱里捐点款,倒不是说想求什么功德,人之常情嘛,探亲访友时还想着带点礼品呢,咱也不知佛喜欢什么,功德箱里的净财可以用于普济众生(我们这次朝台过程中在

6、台顶寺庙里“用斋”“借宿”时就深感其恩)。北台从东台去北台要先原路返回鸿门岩。与上山时相比返程痛快极了,居高临下,上山时走过的弯弯曲曲的盘山路现在看的清清楚楚,我们选好最短的直线距离,离开大路从山坡草地直插而下。这么痛快的山路我还是第一次体验(手杖在下坡时太有魅力了)。鸿门岩不光是个重要的地理标志,地名也很迷人,可是看到石头的造型和字体都少点意境,放弃了为它拍照的念头。离鸿门岩不远处是“朝台新路”的起点,路面都是用整齐的石块铺好的,政府统一运营的登山车就走这条路。我们选择了与石路基本平行的山路,虽然起伏略大但更接近直线距离 (从东台下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开始的一段山路一直沿着山脊向西,没有太

7、大的起伏,台怀镇始终在左手方向的视野里。山里空气清新,太阳晒在背后暖融融的,全身心都感到无比的舒畅。快九点时走到可以远远看到华北屋脊牌楼和北台顶的地方了,第一次坐下来休息,远处是台怀镇,早餐是带来的压缩饼干、巧克力和水。休息之后我们脱下羽绒服换上防风衣,再背上背包出发时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从东台到北台约12公里,虽然远远看到了北台,休息之后的路程其实还很长。后半部分的山路开始略转向北,当中常常需要穿越“朝台新路”,有时直线距离就和新路重叠在一起,还遇到断断续续看上去很古老的石路(那些石头已经被磨得非常光亮)。我们不拘小节捡方便的路走,不过感觉上喜欢自然的小路,特别是在身体疲惫的时候,山野里的花

8、草给人许多快乐,在接近海拔三千米的地方花是不多见的,偶尔看到的花朵也不大(很多就小指甲盖大小),可爱极了。当我们边走边看花草的时候会完全忘记疲劳。北台顶非常开阔,到过这里你就会知道称其台顶比称呼山峰要贴切的多。虽然站在华北最高处,却毫无登峰至极的感觉。北台顶可以烧香拜佛的地方有几处,前来朝台的人又多,有点热热闹闹赶庙会的气氛,来者多是僧侣、尼姑、以及被称为居士的人们,听口音那真叫南腔北调了,哪里来的都有,五台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真是很了不起。到达北台顶刚好正午,想体验一下“吃斋饭”。其实午斋是十一点开始(当时已经结束了),今天来客多,小师傅正为大家现煮面条,和我们一起用斋的还有几人,等我们去盛饭

9、的时候几乎没有面条只剩汤了。小师傅知道我们今天走山路,说山里可没有商店买不到东西吃,要再去煮面条。我们带着干粮,能喝点热汤就好,这也不是客套话。虽然斋饭只喝了碗汤(味道很棒),还是该往功德箱里捐点款,又不是师傅给的少。临行时小师傅叮嘱:左手下方有去中台的小路,千万别走官路,官路太远。我们按师傅的指引向中台出发。中台从北台可以看到中台,距离大约六公里。很快找到了师傅说的那条小路,去中台的整个路途都很顺利,目标一直都在视野里不会迷路,也没有什么登山的难度。中台顶的寺院重修之后十分气派有点像宫殿了。据说以前的台顶寺院都是窑洞,条件时分艰苦,现在经济发展了,寺院也随之兴旺,是可喜可贺之事。西台在中台没

10、多停留,在离开中台不远的路边稍事休息继续赶路。从中台到西台大约也是六公里的路,基本是迎着太阳向西走,感觉有点晒。远望西台很有“台”的特点。途中还看到造型很美的玛尼堆,佩服作者的热情和才华,我们在旁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四点到达西台顶,当晚投宿西台。不到六点有人招呼去吃斋饭,饭堂很大,晚斋有小米稀饭、馒头和几样菜,馒头大小不一可根据自己的饭量自由选择,菜的味道十分朴素,味觉随时在提醒你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绝对不允许浪费,感觉气氛和北台有点不同。饭堂里设有功德箱,我们捐了一些食宿费,在寺院里捐款以及数额完全是个人自愿。西台的住宿,男女分别有一单独建筑,宿舍里的房间又是出家人和非出家人

11、分开来的。女宿舍建筑内的尽头处有厕所(当然不是冲水式的)没有感觉不方便。台顶极缺水,我看见积雪都被集中起来做水源,当晚只泡泡脚,同室的居士指点我泡脚的具体方法以节约用水,心觉惭愧免了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晨的刷牙洗脸。房间里的被褥很潮湿,如果早来一点拿出去晒晒更好。这一晚是和衣而睡的,然而睡眠质量竟出乎意外的好。听我丈夫说因为水少他连脚都没泡,被褥有人晒过很干爽,也是和衣而睡,不过睡眠质量不好,这让他第二天走得比较辛苦。南台早晨五点出发离开西台(正是僧侣上殿去做早课的时间)。从西台到南台的过程与前几个台不同,两台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大,不是随便翻过一两座山梁就能看到南台锦绣峰的。其他游记里也说不是十分

12、熟悉小路的人很容易迷路,推荐走大路。这是条土石混合的公路,汽车过后扬起的灰尘把行人从头到脚包装起来令人见车发怵,再加长时间走大路单调乏味以及昨天走小路尝到了甜头,总忍不住挑战小路,其中一次走叉了路,一次有惊无险,更多的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在不远的前方能看到气象站的时候,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南台和古南台。南台略靠近台怀镇这边,海拔也高一点,台顶的普济寺始建于清朝,古南台更具“台”的特点。南台与古南台之间大约有三十分钟的距离。我们是在下午三点到达南台顶。从南台顶也可乘政府统一运营的登山车回台怀镇,不过我们打算徒步下山,这要先走山路到佛母洞,然后下一千多级台阶,再走到白云寺才到南线进山的公路,走到

13、那里就什么车都有了。我本是很想去看看古南台的,据说还有窑洞在,住着个别修行的出家人,但山路还是想在日落前走完,放弃了去古南台之念。从南台顶到佛母洞的这段山路都是下坡,路面虽窄却是石头铺成的古道,周围开着许多花草是在其他几个台没有见过的,难怪南台被称为锦绣峰。接着是从佛母洞下来的一千多级台阶。台阶路的两边像是个小村子,有朴素的民居,有开满花的果树,有健壮的老母鸡和跟在后面跑的小鸡娃,总之有点桃源乡的野趣。这条台阶路比黛螺顶那边更多彩,一路上有乞讨的,有开面馆的,有卖兔子的让你买了去放生,还有一路行五体投地大礼的出家人。开始我们只管走路,一律用“阿弥陀佛”还礼。等走出一段距离后周围的人少了,遇到一

14、个少年僧人,手里托着木碗,边上台阶边行五体投地礼,我们也因很快就要走完朝台的全程心里高兴,给他的木碗里放了五块钱,还说句小师傅一路辛苦了。没走出几步又有一位年级略大几岁的少年僧人,见他突然改变五体投地的方向冲着我们的脚边拜过来,心里觉得不对劲,没去理会只管加快脚步往前走,这少年求财心切,爬起来一直追在我们后面没完没了的要求个缘分,我说: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你这个样子不是出家人吧?他马上说:我是出家人。我的丈夫也有点生气,对他说:出家人是求心不求物的。少年继续跟着走了一段路终于死了这份心,说几句脏话自己走掉了。路上只剩我们两个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点像进山迷失了方面一般,沉默着走了一段路。慢慢我

15、心里有点云开雾散的感觉,以前看到乞讨的人总有些心酸难过,今天这一课教我懂得了“平常心”。人世间的甜酸苦辣,真真假假用不着我们这些凡人去掂量均衡,遇事量力而行,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真正的“心静”不是依靠外界给你提供了一个清净的环境来实现的,需要内在的“定力”。人们总以为出家当和尚、做尼姑可以得到清静,可以忘却人世间的烦恼。其实出家人也不会五个手指一般齐,还要为带着各种欲望到庙里烧香的人念经,如果没有内心的定力哪里去找心静?我们回复了平常心,又开始有说有笑,真有点相信这是五台山菩萨显灵,特意为我们安排了这么生动的人生一课。我们乘公交车回到台怀镇时太阳刚刚落山。我们住过的那家旅馆门前的情景和头一天来时一样:一位僧人和旅馆的老板正在下象棋,旁边观战的有两三个人。我的丈夫上前与老板打招呼,两个人竟像老友重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