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90518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课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2017福建莆田联考)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解析:选A。材料中虽然指出了雅典民主的局限,但通过题干信息“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知作者强调了雅典民主的积极作用,因此A项符合

2、题意;B项中的“严重的局限性”与作者态度不符,排除;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2017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一诊)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人和奴隶,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B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C自由民是社会的主体阶层D法律掺杂原始落后习俗解析:选A。材料中“本邦公民、外邦人和奴隶,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说明三者地位的不平等,雅典民主政治只是维护公民的利益,具有局限性,A项正确。B是项十二铜表法影响;C项说法错

3、误;D项属于公民法。3(2017安徽合肥模拟)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解析:选B。雅典民主政治最重要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广大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因此雅典公民往往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爱国心,他们“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故选B。4(2017安徽淮南一模)“公民

4、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A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B公民意识强烈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D人文精神浓厚 解析:选B。题中“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是政治的主要参与者,行使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公民“献身国家”“奋不顾身地为城邦”可以得出“公民意识强烈”,故B项正确;公民的自由受限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公民与城邦发展”的作用,故D项错误。5(2017山东枣庄一模)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5、对“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正确理解是()A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力B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C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D否定了奴隶主阶级专政 解析:选A。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中,以财产等级制度取代了原来的贵族政治,对贵族统治形成了沉重的打击,与题目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说法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对贵族的打击,并未涉及工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在雅典只有少数雅典公民享有民主权利,材料主要是对贵族的冲击,并未涉及扩大民主权利的范围,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不可能否定奴隶主阶级专政,故D项错误。6(2017山西太原一模)雅典民主制度规定:五百人议事

6、会成员从10个部落的公民中抽签产生,且每个公民在其他公民还未担任过此职前不得再出任。议事会设置类似主席团的五十人团,由议事会中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轮流秩序由抽签决定,每个五十人团主持政务35天。这些规定的特点是()A部落管理和人民主权B直接民主和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和民主监督D直接民主和民主监督解析:选B。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议事会中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但不是“部落管理”,实际上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基于血缘的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故A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从10个部落的公民中抽签产生”表明是直接民主,“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轮

7、流秩序由抽签决定”表明是轮番而治,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五百人议事会的人员组成未涉及民主监督,故C、D项错误。7(2017河南鹤壁第一次联考)东方法眼网在法律与人权一文中引用了古罗马法学家的名言:“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古罗马最早实践上述观点始于()A十二铜表法B奉行习惯法C万民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解析:选A。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与材料中“法律必须看得见”要求一致,故选A项。8(2017山东泰安检测)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

8、将其杀死为合法”。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B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C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解析:选D。由题中材料信息可知,夜间行窃可被处死,即是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权,D项符合题意。9(2017河南郑州联考)“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反映了罗马法的本质内涵是民主精神B体现了罗马法依照法律进行判决的原则C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D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解析:选B。题干中的关键句是“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根据时间排除C项

9、;D项与题意无关;A项不符合罗马法追求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本质。故选B项。10(2017山东济南一模)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贷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实行的是公民法,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律在不断调整借贷关系,故C项正确。习惯法主要施行于罗马共和国早

10、期,A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错误;万民法形成是在公元3世纪,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11(2017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材料表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C保障罗马人的私有财产D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解析:选B。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不能实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

11、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罗马法的一些内容适用于资产阶级,表明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故B项正确;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材料体现的不是罗马法对罗马的影响,故C项错误;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与在法律体系中最完备无关,故D项错误。12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

12、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罗马成文法”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行政机构对罗马法的干扰及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故排除B、C两项;由题目中的信息“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可知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故本题应选D项。二、非选择题13(2017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

13、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

14、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法律绝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

15、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政府垄断立法;根据材料一中“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立法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中“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保护私有财产。(2)根据材料二可分析出中国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地主阶级;根据材料三可分析出罗马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公民;根据材料二中“刑不上大夫”“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的内容可分析中国法律注重等级观念;根据材料三中“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的内容可分析出罗马法律注重平等理念;根据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