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90349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3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边背诵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

2、容。(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三)学习课文第1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课文内容,按照参观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二)学习第1段,了解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受。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第十三课,我们学习了草原,著名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草原,为我们描绘了蒙古大草原辽阔而美丽的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们来看看在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样为我们描绘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1)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2)孤峰

3、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3)俏丽怎么讲?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俏丽而不用美丽?(俏丽是俊俏美丽。作者写俏丽的白桦,不仅写白桦的美丽,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桦比作青松的银裙。)(4)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虫,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状像珠,也有的像树枝等,颜色有红、白、黑色。)(5)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

4、喜欢大兴安岭。)(三)放录音,听课文。(四)默读课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试说说各段段意。(第1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时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第3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五)指三名学生读课文。(六)学习课文第1段。1齐读课文。2说说作者初入这一原始森林的感觉怎样?(作者写原来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现在身临其境,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一般来讲,和自己距离近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而高不可攀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只会让人敬仰,不会让人亲切。正是因为作者脚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样亲

5、切与舒服。)(七)作业。1读课文。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第2段课文,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特点。(二)描写大兴安岭的景物,产生联想,写到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边写景边抒情边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作者初入大兴安岭时的感觉是怎么样?(二)学习第2段。1默读第2段。说说这一段分几层?每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分两层。第1层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景物特点。第

6、2层第6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看到景物产生的联想。)2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岭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大兴安岭岭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温柔,二是多。)什么是温柔?(温柔,本义是指性情柔和、平顺,在课文中是指山势平缓,线条柔和。)作者是怎样来写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作者连写岭温柔这一特点时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的。与秦岭比较。)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拿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比较,来突出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3读第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林的特点。)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3自然段,总的写林的特点,第4自然段突出介绍了落叶松和白桦。)海边

7、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中的海是指什么?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说的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4读第5自然段。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小结:从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5读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

8、么意思?(指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碧绿的颜色。)良材怎么讲?(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出产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大至砂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小结:第1至5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写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6指名读第2段。7说说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

9、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三)按课文填写。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的确是_,群岭起伏是_。多少种绿色呀: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2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_。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_。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_,树干是_。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_,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4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小至_、_。_,_,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 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四)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五)作业。1课后练习第1题。2继续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