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与养生.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90045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粗茶淡饭与养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粗茶淡饭与养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粗茶淡饭与养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粗茶淡饭与养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粗茶淡饭与养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粗茶淡饭与养生(青岛松山医院 贺孟泉266021)一、粗茶淡饭与养生的概念,区别于“合理膳食”,“科学饮食”“饮食营养”“饮食保健”和“平衡膳食”,主要从饮食角度来谈养生。更区别于“饮食与长寿”。粗茶淡饭主要指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饮食六平衡“生熟平衡、粗细平衡、酸硷平衡、荤素平衡、味觉平衡、色彩平衡”。饮食养生四原则“淡食抗衰、少食添寿、生食防癌、杂食养生”。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二、孔老夫子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美味的“美”字就说明人类的口欲。据考证,孔子饮食较为严格和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当时孔子能够活到73岁的高龄与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孔子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

2、子也主张“食不厌精”。三、 那些食物与养生有关哪?“免疫营养学”“食疗与养生”:红薯、苦瓜、菇类、山药、芦荟、木耳、百合、佛手、灵芝、洋葱、大蒜、玉米、薏米、卷心菜、芦笋。红薯为长在地里的“寿桃”,是一种健脾益气的的食品,能够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对于脾胃虚弱伴有泄泻者,脾湿者,肝胆湿热者,都有一定的食疗效果。四、粗茶淡饭的反义词是“山珍海味”“食不厌精,烩不厌细”,是“富贵病”。如何饮食防止高血脂症、高血压。“粮食越吃越细,饭越吃越少,面越吃越白,米越吃越精”。粗细粮食的区分和作用。 生活方式疾病与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高脂肪饮食,高蛋白质饮食,高热量饮食,低纤维素饮食有关。高纤维素

3、饮食有利于养生,可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蔬菜的“蔬”字与“荤”字的区别。人体实际的食物热量的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25%来自脂肪,12%-15%来自蛋白质,如此才是理想的膳食构成比。粗茶淡饭区别于洋快餐的特点是洋快餐三高和三低,即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由于洋快餐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洋快餐为Energy bomb和Junk Food,即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五、粗粮素食与养生:在当今饮食养生学中流行一个英文名词为“Macrobiotic”,而Macrobiotic翻译成中文大意为“粗粮素食养生法”。在日本叫做“正食”或者“玄米菜食”,在中国可以理解

4、成为“粗茶淡饭与养生”。 Macrobiotic具体就是以糙米为主,加入矿物质丰富的蔬菜再用独特的发酵食品(如豆腐类),避免摄入动物性食品和奶制品,是一种与素食主义相近似的饮食方式。也可以用各种粗粮制作的食品如玉米、红薯、土豆、荞麦、薏米、小米、燕麦等外加野菜及蔬菜制作的食品。主要此类食品是一种高纤维素饮食,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与长寿。红薯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能够诱发动脉硬化,常吃红薯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六、中医在饮食与养生的理念:1、十二时辰饮食与养生,中医将日夜分为十二时辰,人体生理对每一个时辰的饮食要求不同。2、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入乡随俗”,饮食习惯,在饮食不能苛求死板的规

5、律的饮食要求,应该根据每一地方的习惯而改变自己的健康饮食。3、节饮食。有人提出,限制热量,也就是限制饮食,可以抗衰延缓寿命。对于这个理论,自1935年麦凯与其同事提出大鼠在幼年期限食可能延长寿命以来,连续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证实。20世纪50年代病理学家赫辛进一步证明,饮食限量的人极少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限食可使机体免疫力保持旺盛,并可降低导致衰老的自由基的反应水平。所以,一般来说,老年人每餐八九分饱较为适宜。4 、食物的性味,五性:温、凉、寒、热、平。五味:辛、 甘、苦、酸、咸5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七、粗茶淡饭不等于素食。粗茶淡饭不等于“农家宴”。“多吃蔬菜少吃肉,锻炼身体能长寿”,豆类饮食与养生,“地上长肉,健康吃豆”。八、列举中国城市中老年一周保健饮食菜谱:(参考)每周一只鸡 每周一个西瓜 每周一次虾每周一次玉米 每周一次海带 每周两次木茸每周两次香菇 每周两次地瓜 每周三次鱼 每周三次豆浆 每周三次燕麦粥 每周四次牛奶 每周早餐五次鸡蛋每周五次米饭每周六次稀饭(其中两次薏米粥)每周七次新鲜蔬菜每周三次生洋葱三次生大蒜每天早餐必有凉拌菜每天三次水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