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89887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d.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在高新技术快速开展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下,随着产业对技术及相关支撑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研发服务业的兴起成为经济开展的必然。随着知识与信息获取途径的增多,企业打破了原有的边界,并集中优势开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求生存。我国中小企业众多,没有足够的实力进展自主研发,只能借助外部力量,由此催生出新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技术转移与技术支撑服务。研发活动的外部化、市场化,使得研发服务业作为一种提供研发技术创新及技术转移相关支撑服务的产业而出现,并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局部1,研发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发产业开展速度令人瞩目2。虽已有研究对研发服务业相关内容进

2、展探讨3,但是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其开展模式有无规律可循,将来的成长路径是否能够进展预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拟对研发服务业的成长模式和成长路径进展分析,探索其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研发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发服务业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 1研发服务业及其成长 研发服务业是随着研发活动外部化、市场化的结果而出现的,这一概念开场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4。综合学者的评述,本文认为研发服务业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知识资本密集为根基,从事研发活动,通过市场提供智力成果、综合技术服务的组织和企业的集合。本文依据产业开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将研发服务业的成长历

3、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企业内部专职R&D机构开场设立。1876年爱迪生建设了R&D实验室,成为工业时代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原型。此后,企业中专门从事R&D的实验室迅速开展到整个制造业,大规模的R&D科技成果商业应用逐渐成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前期,R&D活动在企业内部延伸,R&D部门开场与公司内部的生产销售部门进展沟通。企业根据客户或市场的需求来决定R&D产品或工程,并从战略的角度对相关的工程进展系列化、统一规划管理,构建R&D流程,评估长期技术战略 5。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企业的R&

4、D活动逐渐呈现外部化趋势,内部的R&D活动不再是企业唯一的技术来源6,通过与大学、研究机构等进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和外包,成为企业技术获取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开场注意到R&D外部化的趋势,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R&D外部化的问题7,8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R&D产业概念开场出现并被广泛使用,产业开展初具规模。Gregory Tassey在其研究中首次使用“研究密集产业的概念9,R&D也被编入产业目录10。 2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 本文从研发服务业价值链的开展角度出发,对研发服务业的成长模式进展探讨,并将其分为不同阶段的四种类型见表1:研发供求一体的价值链模式,研发供求别离的直销模

5、式,三方参与的双重价值链模式和研发服务价值网络化模式。 2.1研发服务业准备阶段:供求一体化模式 如图1所示,研发服务业内部一体化价值链中,市场需求决定产品,产品决定企业研发内容包括对产品本身的研发及产品生产方式的研发。这种价值链形成了供求一体化模式,现从影响因素和研发服务主体的相关关系进展分析。 2.1.1供求一体化模式影响因素 首先,市场需求是研发活动出现的重要原因。供求一体化模式中的研发市场需求不是直接来源于外部市场,而是企业自身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弥补产品或生产方式的缺乏。市场需求与研发供应为间接关联,市场需求导致企业的产品或生产方式革新才是研发的直接动因。其次,供应链惯性也影

6、响一体化模式。客户压力和供应链惯性都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决策11。这种惯性影响一直存在于各个企业,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将研发、生产、销售集于一身便是很好的证明。第三,企业内局部工细化对这一模式产生一定影响。研发内部一体化价值链是社会分工的一种表现,研发逐步与生产、销售等部门别离,成为独立的部门。但是内部研发依旧为产品生产而服务,无论其地位在内部价值链中如何变化,始终是产品的附属,在研发内部价值链中处于被动地位。 2.1.2研发主体构成及相互关系 该模式中,研发主体以企业为主,高校与科研机构为辅。三者研发合作较少,在研发供求一体的价值链中,企业是一个闭循环体,以提高竞争力与获得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组织

7、自身与外界的界限清楚,研发主要由组织自身完成,研发合作的需求处于较低层次。高校承担培养人才与根基性研究双向任务,但由于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即使研发成果有前途,也因僵化的成果转移机制而失去市场化的时机。研发机构与高校资源重叠,导致大量重复研究。研发主体之间合作程度较低, 基本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完善的合作体系。 2.2研发服务业萌芽阶段:研发直销模式 20世纪80年代开场,一些大型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活动的风险,提高研发效率,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逐渐呈现外部化趋势,将研发变成产品,从横向协作链中剥离,参加到纵向供求链中。供求直销模式立足于供求双方对市场需求的共同理解见图2,在双方信息对称及相互信任的根基

8、上产生。这对双方目标的认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多数靠非正式家人、朋友等中间牵线的合作关系来实现。但在现实中,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外界不确定干扰因素及非正式合作关系的局限性而使相互匹配的双方失去合作的时机。 2.2.1研发供求直销模式影响因素 首先,研发供求一体化固有的缺陷包括技术创新门槛、技术开展压力、顾客需求变化及市场竞争加剧,迫使研发逐步走向外部化12。其次,随着科技的飞速开展,产品加速更新,一些研发工程的内部研发成本远远高于外部交易的总成本,企业依靠原有的市场惯性将研发纳入内部体系变得不太可能13。第三,研发外部化分工使原来的横向协作链与纵向供需链发生改变,研发需求与供应别离。一方面

9、,研发从内部横向协作链中剥离出来,不再是附属角色;另一方面,研发成为独立的产品参与到纵向供需链之中。 2.2.2研发主体构成及相互关系 研发主体逐渐多元化。在原有研发主体的根基上,一批专门从事研发的企业诞生,以便满足研发市场需求。它与专门从事研发的科研机构有很大不同,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靠自身研发投资获得后续资金。科研机构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进展改制,一局部国有的科研机构转变为企业,自负盈亏,参加到研发企业的行列。高校开场直接投资企业,创立合作联盟,兴办科技园,积极寻求与市场联系。如图3所示,A、B、C分别代表研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三者间可能组成的联盟,研发合作变得严密。企业传统边界被打

10、破,尤其是一些自身很难承担研发风险的中小企业,转而依靠新型的研发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改制初获成果,研发需求者开场青睐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场分工合作,在研发中各取所长。 2.3研发服务业开展阶段:双重价值链模式 研发支撑业务的外部化是研发服务业成型最重要的成长标志,即第二产品研发支撑服务的诞生,标志着研发服务双重价值链的逐步完善2。 2.3.1双重价值链模式成因 第一,研发服务市场逐渐成熟,原来的研发提供者内部协作开场裂变,将精力集中于研发核心,即第一产品,为研发提供支撑的服务逐步外部化,围绕研发产品提供的支撑服务逐步成型,成为继核心第一产品后的第二种产品

11、,并围绕第二产品形成独立的供求价值链。第二,研发直销适用于研发市场需求比较少,供求双方匹配度高,信息对称的情况。但随着科技开展的步伐,产生了更多的研发需求,需要有新的市场化匹配方式来支持研发服务的开展。第三,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研发提供者开场聚焦于研发核心,研发支撑服务进一步别离,为研发成果供求者提供支撑服务。 2.3.2研发服务主体构成及相互关系 科技中介作为研发支撑服务的提供者出现在价值链中,成为新的研发服务主体,其服务针对研发成果提供者与研发成果需求者展开,后二者都是研发支撑服务的需求者2。研发服务主体之间合作日渐严密。研发支撑服务作为第二产品,使得科技中介成为研发成果供求者之间的桥

12、梁见图4。另外,由于研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者的研究侧重点及获得政府资助等的差异,在面对差异化市场需求时,三个主要的研发服务主体开场各挥所长,针对市场需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合作联盟,例如产学研联盟。 2.4研发服务业完善阶段:价值网络化模式 目前,研发服务业的开展层次不齐,双重价值链为主要表现模式。研发服务业的网络化将成为比双重价值链更为成熟的模式。 相比双重价值链,价值网络是一个更加成熟的研发服务业模式,以研发服务中介平台为根基,以提高价值链各交易点的耦合性为目的,主要表达在“第一产品与“第二产品的关系定位:在双重价值链模式中,研发成果第一产品决定了研发支撑服务第二产品。网络化模式弥补了双重

13、价值链的缺陷,对模式进展完善:第一产品从研发到最终成交的复杂程度与研发服务业整个市场开展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相关。在研发服务市场中,以增加研发支撑服务第二产品供求的复杂性来降低研发成果供求第一产品的复杂性。对于处于知识转移网络核心的企业来讲,认同在创造积极的知识转移利益机制中起着很大作用。研发服务业价值网络化模式是知识转移网络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图5所示,研发服务主体要受到社会行为、政治力量等外部影响。 3研发服务业成长路径 通过对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的建构和分析,可见研发服务业在每个成长阶段的表现主要是围绕“两大产品展开,第一产品研发成果,第二产品研发支撑服务2。另外,研发服务业作为新型产

14、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本文从研发成果、研发支撑服务及政策支持三方面构建研发服务的成长路径,如表2所示。 3.1研发成果引领路径 首先,对于内部一体化综合性企业来讲,要注重对工程评估前期的判断。Chesbrough提到,为了防止假阳性看似有前景但不被市场接纳的出现,在筛选工程的同时又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看似毫无价值的工程最后得到市场的认可14。因此,研发型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研发实力,对前期工程的投入把好关口,立足到达投资效益和风险的均衡。其次,增强知识开展能力与研发智力资本。在处于研发服务双重价值链模式下,研发服务提供者需要重塑自身的知识开展能力与智力资本,紧跟价值需求,在满足自身开展需求的同

15、时,在价值链中为合作者提供创造性价值,到达研发服务价值共创的最终目的,使研发服务业得到真正开展。第三,形成研发价值网络外溢。研发服务业最终的成长模式为研发价值网络,要求各个研发服务主体根据实际不断拓展自身的研发边界,运用开放式研发与创新模式与周围的研发合作圈到达很好的知识外溢。 3.2研发支撑服务推动路径 在“第一产品研发成果得到重点打造的同时,还要重点突显研发服务的“第二产品,大力开展同时具备“高知识与“重服务的研发支撑服务15。首先,要强化精度,准确抓住市场需求信息16。不仅研发支撑服务的供求双方需要建设很好的沟通机制,科技中介也需要构建很好的信誉体制,对市场需求信息进展整理归类,为客户解除后顾之忧。其次,要建设深度,满足客户的需求。研发支撑服务的提供者应该在原有精度的根基上积极扩张支撑服务的内容,在需求者未发现自身的潜在需求时,通过预见来把握供求合作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创造需求。第三,要扩大广度,通过与研发成果需求者和供应者的合作与深入,构建开放式中介服务平台,弥补单个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缺失。 3.3政策支持路径 研发服务作为新型产业,市场运行机制尚未成熟,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很难安康开展,因此,在各研发服务主体或联盟没有很好融入市场之前,政策引导与法律标准必不可少。首先,政府要加强研发服务的社会根基环境建设,引导社会对研发服务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