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896119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地公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物理下册全部地公式适用文案初二物理计算公式总结物理量单位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G重力N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略计算时取g=10N/kg。2密度公式: 物理量单位单位换算 : 密度 kg/m3g/cm3m1kg=10 3 g1g/cm3 =1103kg/m 3m质量kggV1m3631L=1dm31mL=1cm3V体积3cm3=10 cmm3浮力公式:物理量单位F 浮 浮力NF 浮=G FG 物体的重力NF 物体淹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F 浮=G 排=m 排 gG 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遇到的重力Nm 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F 浮=水 gV 排物理量单位F 浮 浮

2、力N 密度kg/m3V 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大略计算时取g=10N/kgF 浮=G物理量单位F 浮 浮力N提示: 当物体处于 飘荡 或悬浮时 G 物体的重力N文案大全适用文案4压强公式:F物理量单位p= S2p压强 Pa;N/mF 压力NS受力面积m2注意 : S 是受力面积,指有遇到压力作用的那局部面积面积单位换算:1 cm2=10 -4m21 mm2=10 -6m2物理量单位5液体压强公式: p压强Pa; N/m 2p=gh 液体密度kg/m3h深度m, 大略计算时取g=10N/kg6功与机械效率注意 :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功 W (1)定义 W=Fs 重

3、力做功 W=Gh=mgh功率 P (2 PWW=Ptt(1) =W有 =W有机械效率W总W有 W额 (2) 滑轮组 : = G n 为在动滑轮上的绳索段数 nFW因为实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 总小于 1公式总结:1、速度: V=s/t2、重力: G=mg3、密度: =m/V4、压强: p=F/S5、液体压强: p=gh6、浮力:( 1、 F 浮GF ( 视重力 )( 2、 F 浮 G ( 飘荡、悬浮 )( 3、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排 液 gV 排7、杠杆均衡条件: F1 L1 F2 L28、功: WFs Gh ( 把物体举高 )9、功率: PW/t FV10、机械效率: W有/W 总W总

4、W有 W额外文案大全适用文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根基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丈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 (m) ,其余单位有: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微米 ( m)、纳米 (nm)。1km=1 000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丈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能否磨损、 最小分度值和量程;丈量时辰度尺的刻度线重要贴被测物体, 地点要放正, 不得倾斜,零刻度线应瞄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野要垂直于尺面,而且对正观察点, 不

5、可以仰望或许俯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时要包括正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 、分 (min) 。1h=60min1min=60s。4、丈量值和真切值之间的差别叫做偏差,我们不可以消灭偏差,但应尽量减小偏差。 偏差的产生与丈量仪器、丈量方法、丈量的人相关。减少偏差方法:频频丈量求均匀值、采纳精细丈量工具、改进丈量方法。偏差与错偏差别: 偏差不是错误, 错误不应发生能够防备, 偏差永久存在不可以防备。二、运动的描绘1、运动是宇宙中最广泛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地点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6、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依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参照物 不可以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 往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一样的参照物来察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一样。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行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行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纳“相同时间比较行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行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一样运

7、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计算公式: v=S/t此中: s行程米 (m) ;t 时间秒 (s) ; v速度米 / 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 或 m s-1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 或 kmh-1 ,。 v=S/t ,变形可得: s=vt , t=S/v 。文案大全适用文案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均匀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均匀速度=总行程 / 总时间。3. 描绘运动的快慢均匀速度定义:描绘做变速运

8、动物体在某一段行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快慢物理意义:反应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公式:v=s/t四、丈量均匀速度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2、丈量原理:均匀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流传1、课本 P13 图 1.1-1 的现象说明: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 发音也停止, 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喊声源。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流传,声波抵达人耳,惹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简称声速。一般状况下,v 固 v 液v

9、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 340m/s 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 0m/s。4、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抵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阻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起码为 17m。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三、乐音及三个特色1、乐音是物体做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上下。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能够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 用相同大的力拨动粗细不一样的橡皮筋时能够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获得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次相关系, 频次越高音调越高;频次越低

10、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 频次越高。频次单位次 / 秒又记作 Hz 。3、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相关。物体在振动时, 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4、音色:由物体自己决定。人们依据音色能够区分乐器或区分人。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今世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荒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那么的凌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文案大全适用文案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挡人们正常歇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11、音起扰乱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 dB来区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出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70dB;为保证歇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能够利用声来流传信息和传达能量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纳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淆物的温度为0 度,开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红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1 摄氏度某地气温 -3 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换算关系

12、T=t+273K3、丈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结构: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状况:1、融化和凝结融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叫融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样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白腊玻璃、沥青、蜂蜡晶体融化特色: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融化特色: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停上涨。熔点:晶体融化时的温度融化的条件: 抵达熔点。 持续吸热。 凝结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叫凝结。 晶体凝结特色: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结特色: 放热,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停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