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 .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89034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克和千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克和千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克和千克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克和千克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的内容。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 是小学阶段有关“量的计量”知识的一部分,而前段时间学生已学过了有关的“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既是前段学习方法的后继应用,又为以后学习“吨”和其他量的计量做好知识与方法的铺垫准备。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

2、克的感性认识。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习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难点为: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

3、质量实际观念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我将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4、、天平、盘秤、一个2分硬币、2瓶500克洗洁精、三个编号分别是1、2、3的黑色袋子,里面分别装有气球(体积最大、质量最轻)、皮球(体积居中,质量居中)、铅球(体积最小,质量最大)。学具: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瓶500克洗洁精,食品等不同重量物品。说设计理念遵循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感知、体验、学习。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 我们都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

5、知欲,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将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首先,我将设计一个“背一背”的游戏:找三位学生,其中两位体重对比明显。这三名学生互相背一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轻重。其次,再次,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自己的桌上找出铅笔和数学书,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设疑,导入新课。看来物体有轻有重,那么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用设疑来激起学生进

6、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此环节大约需要18分钟)1、构建克的概念。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物体的质量需要秤来称。在认识克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秤。先说说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秤,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磅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盘秤、杆秤、天平、人体秤、)接下来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其中重点认识天平、盘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

7、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以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学生在多项操作活动中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并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构建千克的概念。在生活中,以“千克”为质量单位的物品很多,为了深入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我设计如下教学步骤: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瓶洗洁精的质量,然后称

8、一称,再掂一掂。(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1千克的实际重量,突破本节课的又一个重难点)学生在感知1千克的质量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秤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如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等等,放在手中再掂一掂,从而深化概念,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如果学生在认识克和千克时打好了基础,那么在填写单位名称,进行质量单位的辨析时就会轻而易举了。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我通过让学生计算两瓶洗洁精的质量500克+500克=1000克,然后再称一称两瓶洗洁精的质量为1千克,就巧妙地揭示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克千克(个一克相当于千克的重量)。这样简单,明了地揭示克与千克的内在关

9、系( 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接下来就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解决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此环节大约需要14分钟)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 “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例如: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 )。 一袋洗衣粉重1( )。 一管牙膏重100( )。 一只鸡重2()。一位小朋友重23( )。 一个西瓜重3(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使认识更加准确。)2、深化练习:改错题:亮亮的日记,日记的内容为: 我们班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

10、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 苹果 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我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大象 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爷爷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3、拓展练习。出示三个编号分别是1、2、3的黑色袋子,里面分别装有气球(体积最大、质量最轻)、皮球(体积居中,质量居中)、铅球(体积最小,质量最大),要求学生先用眼看(猜一猜哪一个最重),再请一位同学掂一掂,其他同学观察。(再来猜一猜哪一个最重),最后利用盘秤测量验证结果。学生用眼看时,大部分同学都

11、会猜体积大的是最重的,经过同学的掂量后,大部分同学观察到同学掂量时动作的变化会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最后通过验证得出准确的结果。学生通过前后两次,所作判断的对比,发现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体积无关的结论。让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四、全课小结(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又提出新的要求。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五、课后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课的教学力求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提供多种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既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要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