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884275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彩池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彩池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彩池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彩池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彩池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彩池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彩池教学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彩池教学案例城关一小 雷鹏勇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阅读课文。五彩池在描写壮丽斑斓,鲜艳神奇景色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美的语言更彰显了彩池的神奇魅力。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精美,词语中饱含雄厚的情感内容。如今大多数孩子思想灵敏,有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能针对画面用本人的语言尽情地表达本人的所思、所感。但五彩池的数目、颜色、大小、深浅和外形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理由,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目标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3、学习作者描写五彩池的方法 4、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在大自

2、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浏览写景部分,领会景象的美与奇。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教学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理由。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 在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听到了一个神话故事。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过渡)瑶池只是人们的一种梦想,但当作者来到四川松潘旅游时,看到了神奇、美丽的五彩池时,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到五彩池去游览一番。(二) 创设情景再现美 1、

3、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神奇、美丽的风光. 2、谁来说说浏览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多媒体播放五彩池的美丽风光,渲染气氛,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过渡)五彩池的确神奇、美丽。作者更是妙笔生花,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再现了出来。到底神奇在哪?美丽在哪?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细细欣赏。 (三) 品词赏句领悟美 1、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最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能体现它的神奇和美丽? 2、在小组里读读你划的词语和句子,并互相说说为什么能体现它的美丽和神奇?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

4、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特征和认知水平,决定了读是小学生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最好的方法。通过多层面地读,让学生多次与语言面对面地接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灵魂。) 3、 小组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后的感受。交流预设: a、形状各异池塘的外形也不雷同,“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圆圆的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还有新月形的、马蹄状的、豆角样的.”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想像的五彩池的形状展示出来。或用橡皮泥把你想像的形状捏出来;或用剪刀把你想像的形状剪下来;或用自己的语言把你想像的形状描绘出来;或用你的朗读带着你的感情把它读出来。 (

5、2)投影展示学生用橡皮泥捏的各种各样的奇特的形状的五彩池,黑板上展示学生用蜡光纸剪的各种各样的形状的五彩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交流,并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想象到的各种形状的五彩池,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中自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3)看到这么多形状的五彩池,你感觉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预设:不计其数、姿态万千、形状各异) (4)怎么才能读出它的美丽和神奇来? (5)指导学生练读、试读、指名读。 b、颜色美、奇妙 (1)我们来看看描写颜色的词语:咖啡色、天蓝、柠檬黄、

6、橄榄绿,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准确又生动,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吗? (2)五彩池还会有怎样斑斓的色彩呢?请你展开想像,仿照这一段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想象,运用书上的句式说说五彩池的颜色,一方面加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能够超越文本。) (3) 池水除了颜色美,你还体会到池水怎样? (4)池水这么美,这么神奇,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5)怎样读出它的美丽与神奇? (6)指导学生练读、试读、指名读. c、数量多 (1)理解“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2)“漫山遍

7、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也说明了水池非常多?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4)为什么把水池比作宝石?比作鲜花也挺美?对比两个比喻句。 (5)可见作者的比喻真是准确形象,把五彩池的颜色美和光泽美都写出来了,这么美的词语,如果能记在脑子里,今后写作文就不愁没有词汇了。 (6)介绍写作方法:用词准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伎俩;捉住特点来描写;分类来写:数目、大小、外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中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的体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谴词造句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学生丰富的语言。) (7)出示课件,欣赏五彩池美丽的画面。( 四) 合作探究

8、 美形成的原因 1、小组交流讨论五彩池美形成的原因。 (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2、请“小老师”上台补充完整老师的板书。 3、出示课件(形成原因的动态示意图)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五彩池美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课中引导学生合作

9、探究池水成因并出示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池水成因的动态图解,既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悟出“折光镜”的原理,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过渡)作者一开始向往天上的瑶池,可当他看到神奇、美丽的五彩池,觉得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美的多,由此发出感叹:( 五) 请同学们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让人回味无穷。)(六)拓展延伸升华美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图片,请你用一句话或广告语来介绍五彩池,为五彩池作广告;或以小导游的身份用一段话来介绍五彩池,也可用其它形式为五彩池做广告 (设计意图:教师巧妙设计地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和图片,在熟读的基础上临场发挥当小导游,不仅要复述课文

10、内容,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表达,这样规范了学生的语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无声息的文字“活”过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七) 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句式整齐、描写手法精妙,前后照应,请你仿照作者描写五彩池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实践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1.我能以教材为凭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五彩池”的形状,一处标点(省略号)和“无数的水

11、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让学生先读课文原句,谈感受;然后激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再读,再谈感受,最后再朗读体会。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课堂上,我还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凭借教学训练点,渗透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2.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这也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我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课堂上先后采取了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淡化了内容的分析。对于课文的重点段落2-4段,我没有割裂教材。而是先引导学

12、生读,然后交流感受,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通过不同要求读的训练,感受越来越深,情感得到陶冶,不知不觉中还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3.面向每一位有个性差异的学生,使其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执教五彩池一课时,我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着眼发展,使学生对自学读懂的内容要有更深的认识,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我的引导下自己解决。五彩池一课教学的第二环节,是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我将学生读懂的与不懂的问题都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自学情况,认知水平一目了然。二、三环节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以及对课文的总结,解决学生的疑难,完成本课应达到的目标

13、,发展学生的认识。在二、三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了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语,强化学生的发展。如第2自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学读懂了这段主要写水池的样子,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又读出了水池的美丽、神奇。这既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也体现语文教学的效率。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当然,在本课教学过后,我也发现本课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引导学生自学时,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自学的要求和指导再细一些,会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