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火烧云[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88158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火烧云[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4 火烧云[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4 火烧云[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4 火烧云[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4 火烧云[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 火烧云[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火烧云[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火烧云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火烧云以“变”字统领全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设计中重在通过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中有画”的美妙。通过“品读想象画面发现写作规律展开丰富想象读写结合巧练”的途径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火烧云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多种途径了解火烧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片激趣,谈话导入1激趣:同学

2、们,我们知道夕阳、明月、火烧云都非常美丽。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火烧云课件)2导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多美的火烧云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篇以多媒体课件中的火烧云美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要求学生轻声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看看拼音或向其他同学请教,要把句子读通顺。2课件出示下列生词:紫檀色喂猪笑盈盈红彤彤跪下寺庙模糊3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檀”读t

3、n;不读shn;“盈”读yn;“彤”读tn。多音字“模”在本课读“m”。4组织学生做苹果树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檀喂盈彤跪庙模5指名分自然段读文,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1)出示紫檀色的家具、饰品图片,请学生直观感受“紫檀色”。(2)理解“恍恍惚惚”。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看了很长时间的火烧云,眼前模糊不清,看不真切。也可根据生活实际理解,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恍恍惚惚的时候。【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对易错字的字音、字形进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基础。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4、?2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从整体上描述了晚霞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3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神奇景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四、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2指名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3独立观察这些要求会写的生字,组内交流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凶”和“必”要注意笔顺,“威”不要忘写里边的横,“武”不要多写一撇。4教师着重示范“猛、威、武”,学生跟随教师书空。5学生独立练习书写。6投影展示,

5、师生进行评议。主要从正确、美观两个方面来评议。7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示范、练习、评议,引导学生把生字写得正确、美观。鼓励学生摘抄优美词句,丰富积累。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1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再请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PPT订正后的词语)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领略了火烧云的风采。你能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火烧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欣赏萧红笔下的火烧云,看看火烧云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设计意图】:听写巩固词语,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回忆火烧云留

6、给自己的印象,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同时,交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精读感悟,品文赏云(一)赏析火烧云给天空、大地带来的变化。1引导学生交流质疑:人们为什么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呢?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3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句写出了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抓住“一直”“红彤彤”“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来体会火烧云的红。)4引导学生找到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人们的心情怎样?并结合相关语句来谈一谈。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1)“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小金猪了。”(引导学生抓住“变

7、成了”的排比句式,体会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上发生的变化。)(2)“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引导学生抓住“笑盈盈”“你们也变了”“您老是金胡子了”体会人们欢快、惊奇的心情。)6指导朗读。(二)赏析火烧云的颜色变化。1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说火烧云有什么特点。2体会颜色的丰富。(1)根据学生汇报,课件相机出示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抓住这些词语体会火烧云丰富的色彩。(2)分类出示表示颜色的词语,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几个类似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_葡萄灰茄子紫_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_3引导学

8、生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体会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之快。4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视频,请同学欣赏。5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景象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的颜色之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6自由读、指名读、图片配乐齐读第3自然段,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喜爱之情?(三)赏析火烧云的形状变化。1过渡:火烧云不但色彩绚丽,更有万千姿态!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默读第46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语句,也可以做适当的批注。2火烧云中“马”的变化。(1)引导学生找到描写“马”的变化的语句:“

9、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抓住“过了两三秒钟”“大起来”“伸开了”“长了”“不见了”“模糊了”来体会火烧云的这种变化。)(2)出示句子,对比体会哪一句写得好。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跪着的。预设:第一句写得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3火烧云中“狗”的变化。(1)引导学生找到哪些词语描写了“狗”的变化。(2)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凶猛”“向前跑”“不知哪里去了”“也不见了”来体会。4火烧云中“狮子”的变化。(1)引导学生找到

10、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狮子”的变化。(2)讨论交流,从样子、大小和神态方面描写了“大狮子的变化”。5先自读,再指名读,最后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合作读。6归纳写作顺序。(1)组织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云的形状变化写清楚的?(2)小组讨论、交流。(3)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引导。(4)课件出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顺序:出现样子变化消失。(四)体会对火烧云的喜爱。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交流体会:(1)抓住“恍恍惚惚”“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什么也不像”体会云的千姿百态。(2)抓住“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体会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留恋和不舍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品

11、词析句感悟火烧云的颜色丰富、变化快、千姿百态,在朗读中深化理解,产生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注重对写作顺序的提炼,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写清楚的。三、总结写法,拓展练习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现了火烧云的千变万化?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火烧云美丽奇幻的特点。如霞光的“红”,颜色的“多”,变化的“快”,形状的“多样”,真实生动。(2)运用合理的想象。在描写云时,作者展开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结合起来,写得生动、形象。3拓展训练。(1)导练: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

12、富的想象,你想什么天空中就有什么。(2)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3)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把想到的写下来。(4)交流、评议。【设计意图】:通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安排课文小练笔,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法也来试着描绘空中美丽的火烧云。学以致用。四、深入读文,感悟主题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千姿百态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用自己的笔写下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说出火烧云的美丽,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后要求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