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87809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教育幼儿平等与人相处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宝慢慢长大了,越来越喜欢有同伴和自己一起玩了,但他们总是冲突不断、矛盾不断,作为家长希望宝宝既不欺负别人,也不被人欺负。那么,怎么教育宝宝与人平等相处呢?家庭气氛融洽家庭的气氛对宝宝待人接物的态度、方法等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成员间关系融洽、相敬如宾、礼(礼貌)上往来,宝宝身处其中会逐渐形成自己与人关系的特点融洽。家长行为宽容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映射着家长的言行。如果家长待人宽容,会使宝宝学会接纳接纳自己、接纳他人。会接纳他人的宝宝又怎么会欺负他人?对待宝宝平等家长在与宝宝相处时,要把自己当作宝宝的大朋友、游戏伙伴。既然是朋友、伙伴就应有事商量着办;遇到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有

2、高兴的事说出来一起高兴。千万别把宝宝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遇到事情幽默幽默的语言和行为是解决困难或尴尬情景的良好方法,在个人素质中增加一些幽默的细胞,会使宝宝遇事学会“一笑而过”。保持健康、快乐、平和的心态,来面对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宝宝不再钻牛角尖了,自然学会了与人平等相处。百度文库如何集中宝宝的注意力岁2-的3幼儿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兴-奋大于抑制。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怎样引导幼儿呢,下面的小案例也许会给您带来些许启示那是一次小兔子拔萝卜的活动,桐桐正要拔前方的萝卜,可是爬到半路就停下了,傻傻地看爬得快

3、的小朋友举着萝卜,妈妈气急败坏的大声说:快拔前面的萝卜。桐桐还是在原地没有动,还没等妈妈走上前,我来到桐桐身旁拍了拍桐桐的小屁股,笑着说:桐桐,前面的那个萝卜是你的。紧接着我走到桐桐对面,指了指他的目标萝卜,这时桐桐好象明白了什么,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分析及教育建议:当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我们对此问题表现出来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表现和心理成长,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多用引导性的话语及肢体语言(例如拍一拍,摸摸头等细微的动作)进行鼓励,以延续孩子的适宜行为,调动他的有意注意,提高他们游戏及活动的目的性。2-3岁的幼儿应处处渗透一一对应,例如小兔拔萝卜的活动,桐桐会半路停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不知道

4、前方的哪个萝卜是他可以拔回的,做事的目的性不明确,这是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家长在让幼儿做事之前,一定要交代所要完成的事情与幼儿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目的性之后,做起事来就会更容易完成,减少注意力的分散程度。亲子班工作感想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幼儿教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3岁以前的婴幼儿教育也渐渐升温。这无疑对幼教界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引起了我们老师对他进行认识、研究的兴趣。我作为亲子班的一线教师,平时工作使我对婴幼儿教育工作的尝试、实践有一些感触。万事开头难,起初接触亲子教育时可以说是一窍不通。0-岁3的孩子说话,走路都不灵活,你跟他说话,他根本就不理你。当时从课

5、程的制定上基本是无从下手。只有从儿歌入手,从一些游戏里选出比较简单的来组织活动。然而,孩子们只是看我一个人在前面表现。完全不参与活动,而我已大汗淋漓,嗓子沙哑,比上了一周的班还累。看到了精心准备的活动不成功,我们都很着急。于是我们大家在一起进行反思、分析。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是不愿意坐着学习的,只有在游戏中他们才能体验快乐,发现学习。于是,我们把每一个活动都设计的儿童化,游戏化。同时,教师还要用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孩子。课程经过了一次次的实践-修改-再实践-再修改。课程在不断的走近孩子,在游戏中,孩子们情绪上好多了,注意力也得到了培养,玩得也开心。但是新的问题又出

6、现了。孩子们在活动室内跑啊,跳啊。当你想进行下一个活动时,无论怎样喊啊,叫啊,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完全不管你那一套,上完一节课,我坐在地垫上累的不想动,这是怎么回事?游戏中的孩子为什么叫不回来。在研讨会上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关键在过渡的环节。应该用一些小道具、小技巧去吸引幼儿。于是我们选择了能发出声音的铃鼓,在鼓面上画上可爱的卡通图案。并且配上短小的儿歌去吸引幼儿,每一个活动开始前教师都会手摇小铃鼓。大声的说小宝宝,乖又乖,围个半圆坐下来制定好后,我们又进行了尝试。我们发现大多数宝宝都被这个可爱的小铃鼓吸引了,都跑过来抢老师手中的铃鼓。活动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中,经过了一段

7、时间的观察,反思。我们发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家长。每次上课时家长都在一旁看看,任凭孩子在活动室东游西走。看着老师一个人忙来忙去,不加以制止和协助。慢慢地我们在活动中整合了家庭的有效教育资源,活动前教师会告诉家长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如何教孩子的方法。活动中发现问题急时纠正,活动后进行评价和小结。这样家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位家长开玩笑的说:每周日,我都和儿子一起来接受培训。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在亲子活动中的位置,渐渐地感受到教育孩子不光是老师的事情,家长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长时间的尝试,实践。孩子们喜欢到亲子园来活动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参与的多了。但是当孩子们3岁进入幼儿园后

8、,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空篮子,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资料。使我们的教师像一个教书匠送走了一批孩子,自己却没什么进步。通过探讨,我们觉得教师应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学工作者。于是,我们开展了追踪和建立幼儿个案等工作,并成立了早期教育研究中心,并有北师大的研究生与我们共同组成了较为庞大固定的教研小组,加强了外出参观,学习的工作,充实自己,摆脱了教书匠的影子。当然,我在工作中仍能反映出我的稚嫩,比如说,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抓的不够准确。在很多书中都有对0-岁3幼儿年龄特点的介绍。但都说的比较广泛,不太见体。在运用到活动中还是有拿捏不准确的地方。比如2-2岁.半5的宝宝会模仿成人简单的动作。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这

9、个年龄段的孩子。究竟应该简单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经过多次的实践才能总结出来。所以理论的知识是一个方向。我们教师应从劳作型,苦干型,逐步走入反思型,研究型中去。早期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还会出现不同的新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在这个事业中成长壮大。让宝宝学会和同伴一起玩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随着宝宝的长大,有伙伴同自己玩渐渐成为他们最大的愿望。但总有个别宝宝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不合群,这可怎么办?个性特点不足为奇人的性格无好坏之分,个性特点与众不同,也是正常的。如果人人都活泼、好动、外向,也会觉得太喧闹。只有不同性格和特点的人们走到一起,相互弥补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

10、。因此,如果宝宝虽总喜欢自己玩,却也能经常与人交流,实属正常,家长应允许宝宝有这个特点。专家咨询医学排查如果宝宝不仅玩时自己玩,而且平时也不愿与人交流,这时应引起家长的注意,要及时带宝宝到专门的咨询机构做医学排查。如果存在心理疾病应进行医学干预。在家家长主动充当伙伴在家里,家长主动充当宝宝的玩伴,和宝宝边说、边玩、边提愿望:开始各自玩自己的,一会,家长说:“一个人玩真没意思,咱俩一起玩吧。”可以选择一些,只有两个人一起才能玩的游戏,家长在游戏中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带动宝宝,让宝宝体验到有伙伴一起玩的快乐。在外多交朋友多带宝宝到户外,从观察别人玩开始,看到别人有伙伴玩得高兴,他会慢慢走进去,慢慢参

11、与其中。回到家家长要和宝宝一起回忆刚才玩得高兴的游戏、伙伴,激发宝宝找同伴的愿望。百度文库在亲子活动中,宝宝们玩海洋球,总是扔来扔去,有时扔得满地都是,教师与家长总是很辛苦的一次次把球捡起来.这时我便开始制止他们的玩法。其次,我发现在其他活动中,宝宝们也喜欢扔东西,而且是普遍现象,每个宝宝都有这个兴趣。通过观察以及了解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使我意识到两岁半左右的宝宝喜欢扔东西,是他玩的一种方法,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捣乱,孩子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而且能从物体落地的现象中观察到不同的变化。孩子在扔东西的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的区别,探索自己的

12、动作会出现什么效果和变化,例如:宝宝扔球时,球的滚动,开始时是偶发的,经过多次重复,宝宝逐渐认识到自己扔的动作会使球滚动,同时也会发现用力扔球滚远,用力小球滚的很近,如扔铃铛,掉下来会发出声响,但不会滚动,扔毛巾无响声,又不滚动。由此,孩子逐渐认识到扔不同的东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使宝宝在尝试中发现事物的不同,获得更多的认识,在游戏中学习,这就是宝宝的发现式学习。另外,有时孩子扔东西是需要人和他玩,以扔东西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孩子扔出和他人拾起的过程中,建立了授受关系,发展了交往的机会。因此,针对宝宝的这一特点,我在亲子活动中,为孩子设计了打老鼠喂小鸭等扔物的游戏.发展宝宝臂力,手眼协调能力。

13、另外,让宝宝和家长一同坐在地垫上自己扔不同东西玩,教会他将扔出去的东西自己爬过去或走过拾起来,并通过扔小球、沙包等物品,在游戏中教育宝宝知道什么可以扔,什么不能扔。另外,当孩子扔玩具及易损害的东西时,应及时制止,告诉他们会损坏的。通过扔东西的活动,使孩子在其中长见识,同时通过引导孩子扔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认识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教师家长的引导,让孩子能正确区分哪些物体是可以做游戏扔着玩的,哪些物体是不该扔的。当孩子注意力分散的时候2-3岁的幼儿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兴奋大于抑制。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怎样引

14、导幼儿呢,下面的小案例也许会给您带来些许启示:那是一次小兔子拔萝卜的活动,桐桐正要拔前方的萝卜,可是爬到半路就停下了,傻傻地看爬得快的小朋友举着萝卜,妈妈气急败坏的大声说:快拔前面的萝卜。桐桐还是在原地没有动,还没等妈妈走上前,我来到桐桐身旁拍了拍桐桐的小屁股,笑着说:桐桐,前面的那个萝卜是你的。紧接着我走到桐桐对面,指了指他的目标萝卜,这时桐桐好象明白了什么,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分析及教育建议:当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我们对此问题表现出来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表现和心理成长,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多用引导性的话语及肢体语言(例如拍一拍,摸摸头等细微的动作)进行鼓励,以延续孩子的适宜行为,调动他的

15、有意注意,提高他们游戏及活动的目的性。2-3岁的幼儿应处处渗透一一对应,例如小兔拔萝卜的活动,桐桐会半路停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不知道前方的哪个萝卜是他可以拔回的,做事的目的性不明确,这是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家长在让幼儿做事之前,一定要交代所要完成的事情与幼儿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目的性之后,做起事来就会更容易完成,减少注意力的分散程度。让孩子自己动手在组织幼儿进行粘贴游戏时,豪豪的奶奶帮助豪豪团纸团,抹胶水,很快的完成了作品,然后她着急地让孩子拿着自己的作品,交到老师手里,说:“老师,您看,我们做完了,瞧我们做的多快呀,粘的多好呀!”在亲子活动中,这种包办代替的现象经

16、常出现。其实孩子进行手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家长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家长不要仅仅追求活动的结果,而要耐心地指导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完成作品,使孩子获得真正的成功感,达到活动的目的。百度文库孩子总爱发脾气,怎么办在一次咨询中龙龙妈妈提出,2岁的龙龙在家脾气特别大,有时为一点小事,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怎么帮他改一改呢?其实对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发脾气是正常心理发展的表现。由于孩子刚刚有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于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还不能充分理解,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受家长的管束,总爱“闹独立”。当大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时,他就会以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