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875426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挖掘传统节日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统节日的习俗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很少。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这次综合性学习。一、选题的意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

2、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这些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融化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运

3、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它提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得以立足于世界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源泉之一。这个意见为我们认识中华传统节日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基础,使我们对祖国传统节日性质、传统节日对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保护、发掘、继承、创新民族节日的实践方向,有了更为深入的领会。同时它也引导我们更加深入探讨与传统民族节日相关的各种理论认识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

4、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研究。通过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各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旨在集结能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的古诗文册子,积累各种的活动方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课题预期目的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亲近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对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了解,积极开展各种综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感受节日魅力,提高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能力。 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发掘一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激发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

5、豪感和自尊心。4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5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研究,在参与研究的几位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选择两个年级作为试点班,通过教师学习培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阅读有关节日的文学作品 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了解与节日相关的历史名人 很多的

6、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了解节日的民俗风情。 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到各地民族节日的习俗中去,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研究的原则注重课题研究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各学科间的联系,将鉴赏知识、人文历史知识、情感启迪溶于一体,进行人文教学。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

7、,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注重课题研究的趣味性以活动为中心,通过一些与节日民俗相关连的简单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课题研究始终坚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每个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开展调查、实验、操作等活动来获取体验和知识,教师则是支持者、指导者。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主动参与实践,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在探究性情境中去创造性地建构直接经验,实现主体综合素质的生成。 注重实践性原则。 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线开展序列活动。

8、根据活动的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形成序列性的“主题包”,增强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发挥活动育人的整合功能。如: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等。通过各种能动的实践,丰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社会的亲和感、责任感。5.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进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三、主要活动: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

9、果汇编等。四、主要过程:1. 活动准备(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节,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节日(2)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网站,指导研究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4)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5)小组长根据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进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

10、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2.研究阶段(1)学生工作: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假期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方面;有条件的小组可以利用powerpoint将成果制作成幻灯片。(2)教师工作:利用学生的返校时间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单独指导

11、。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分门别类(一)实施内容1关于本课题立论依据的解释。2摘录有关信息:山东民间特色文化;中国节日习俗等书籍。如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游乐3分门别类整理信息(二)提出问题1何为传统节日?它有怎样的范围?其中哪些内容应当发扬?哪些内容应当摈弃?(出现节日内容的取舍问题)2如何理解某些关键的概念?3在研究传统节日文化中,怎样对待地域差异?4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学课程结合的书籍,种类繁多,怎样才能不重走别人的路?5传统文化的优势在哪儿体现得最集中?6对于学生,应该有怎样的不同于一般的教育?(三)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号码对应上述提出的问题,下同):1要继承也要发展,避免一味沉缅于历史、

12、将教育的目光盯在历史教材中,要跳出传统看传统。2. 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民族心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气质”。简言之,就是要注重“情、礼(理)、美、生活”的体验。3.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要避免舍近求远,舍本逐末。第二阶段:“变式”的提倡(一)实施内容:老师们做了春节、元宵节的目标框架图,设计并组织了有关活动。例如“压岁钱”中渗透理财教育,“送贺卡”中结合环保教育,“耍灯”中创编的“九曲黄河阵”可为体育活动内容。课题组对教师们的活动内容的总评认为其有“突出年龄差异”“从五大领域的目标入手,思路清晰”等优点,但同时,还存在“主线不明确、无序”“无创意、无童趣”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大家提出

13、了“变式”的说法。所谓“变式”,是指把纯粹传统的活动赋予新的时代气息,赋予趣味色彩,深入浅出。(二)提出问题:关于春节假期的有关活动如“守岁”等应怎样设计?(三)解决问题:家园合作,指导家园共乐。第三阶段:“变式”的应用所谓变式的应用,就是在原来节日习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富于童趣及创意的想法,使活动本身更适合于学生。(一)实施内容:共同讨论在“变式”思路的指导下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从活动的出发点及归宿来看,可归纳为目标完成型与活动体验型。以春节为例:目标完成型包饺子(运动目标)一培养团、捏的技能;贴对联(体能目标)培养快速跑的技能。活动体验型春节年画展;守岁爸爸妈妈辛苦了;跳蚤市场买和卖。(二)

14、提出问题:1设计思路如出一辙?l形式是否有些过于单一?2我们将来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些活动案例?3是否还需要一些家园共育的新模式、新做法来充实课程内容?(三)解决问题:教材本身就是例子,只能给人一种启发,而不是客观真理!我们的目的正在于此。第四阶段:要素的确定(一)实施内容:1前期只考虑研究的创新性,许多内容很杂,是否把传统节日活动定位在“社会性发展”的方向中呢?2每个节日,我们始终要以一条主线贯穿,如中秋节以“收获”为主线,七夕节用“巧”来做文章。3今后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词来定位节日的核心意义,并对这些词进行仔细的推敲,如春节用“喜庆、祝福”,元宵节用“光明、红火”。(二)提出问题:1我国的传统节

15、日有许多种分法,哪一种应为我所用?2少数民族节日我们是否应该保留?3每位教师对“点”的理解不一样,我们应该怎样挖掘?(三)解决问题:大家可以据自己的理解来做。总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追求“情、趣、理、生活”。如以一个幽默的形式或是一个富于童趣的创意切入都很好。终于,我们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且自认为切实可行的路子。这其中,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节日”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潜在的教育价值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为孩子提供了认识社会、了解自我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一方面,学生应重视传统节日教育;另一方面,在实施节日教育的时候,还应认识到节日是全社会的节日,节日教育要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关注环境,关注人群。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了解节日、喜欢节日。(四)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一:音乐诗歌朗诵会。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民谣也很多。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文、民谣上台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奖。还可以给朗诵会录音、录像,作为资料保存。展示二:研究报告展示。在课堂上交流并经教师辅导、修改后在全校展出,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播放。展示三:各小组合作,按专题编辑成书。如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中国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