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86508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实践活动叩开生存大门如东逸夫特殊教育学校 夏萍关键词 智障儿童实践生存内容提要:使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培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就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他们开启生存大门提供了一把钥匙。正文:智障儿童智力水平比同年龄一般儿童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并伴有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社会生存能力低下是他们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使他们在精神、社会地位、职业和经济能力上获得恢复,成为具有和谐和健康品格,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广大培智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智障儿童的社会生存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2、: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由于智障儿童大脑受损智力低下,身高、体重、骨骼生长皆较慢,且成熟晚。在动作发展方面,协调性、平衡性、敏捷性与体力同样表现欠佳。心理方面,存在着认知发展缓慢、语言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迁移困难等缺陷,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方式都不能与健全人相比。正因为他们身心发展迟缓和各种功能存在着缺陷,导致社会生存能力弱化。针对智障儿童生存能力低下的现象,我曾对50名10岁以上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平时家长经常带着出门的、让力所能及干一点家务的、允许独自出门玩的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强于其它智障

3、儿童。由此看来,生存能力和智力有很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生存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其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讲,智障儿童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家庭和学校都应为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并进行具体的指导。单就学校而言,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的生存需要,突出生活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和技能性教学。具体地讲,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智障儿童的四种能力。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智障儿童从培智学校接受若干年的教育后,除个别儿童可能继续升学外,极大多数将走向社会。能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这是智障儿童自身的愿望,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这

4、就要求智障儿童们在校期间就能具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低年级应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如吃饭、穿衣、上厕所、按时上学,会根据天气调换衣服,自己热饭菜等等。怎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以热饭菜为例:我们可以利用班队活动,带领孩子去食堂,让他们看看食堂的师傅是怎样热饭菜的?如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请他们说一说操作的经过,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上灶台在师傅的指点下试一试,知道热饭菜的操作过程和技术要领。二、提高基本劳动能力我们可以从劳动教育和技能训练两方面着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来分步操

5、作:低年级开设生活指导课,在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上辅以最简单的公益劳动,如擦桌子、倒垃圾、捡树叶等。还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孩子进入田间地头,到农田里看收割,拾稻子,知道了吃的大米哪里来的,了解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下菜地,剥毛豆,手把手地教剥毛豆方法。为了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我还组织了剥毛豆比赛,每个学生分上几个毛豆,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分了几个?看谁剥得快,剥得快的有奖。中年级以基本劳动能力训练为主,安排他们做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洗碗、洗衣、做简单饭菜、打扫卫生、到地里锄草等,学会使用刀、钳、铲、锹、剪等基本劳动工具,同时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如擦自行车、上街劳动等

6、。我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智障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上街打扫卫生,开始多数孩子连工具都不会拿,更不知道怎样打扫。在劳动中,我从劳动工具的携带、使用,到怎样打扫,一点一点地教,开始的效果不尽人意,但我不批评、多鼓劲,哪怕是出现低级错误,也不埋怨,给智障儿童以信任感、亲和感,使他们愿意在我的指导下进行重复练习。这样既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促进了小肌肉的发育,对脑功能的康复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可谓一举多得。高年级在巩固家务劳动、公益劳动训练的同时,重点进行技能训练。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职业技术。由于社会实践课课型生动、活泼,是智障学生非常喜欢

7、的课,如编织、手工、缝纫等技术,可以带领他们到工厂车间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精细动作得到锻炼,大脑得到康复,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提高了自立能力,为将来生存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上只是按年级大致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总的来说,要从孩子的能力出发,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为欲速则不达。三、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智障儿童生存于社会的重要保证。加强人际交往的锻炼,目的是让智障儿童在社会中建立正常或最大限度接近正常的人际关系,最终被社会平等接纳,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享受社会生活。首先,要训练智障儿童的语言。因为人的交往离不开

8、语言,语言又能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智障儿童、少年常伴随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如口吃、自闭症、语言不连贯、吐字不清、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等等。补偿其语言缺陷不单单靠语文课,应该将社会实践活动运用到语言训练中。比如:我带着孩子来到大街上认识红绿灯、认识人行横道等,孩子们来到新的环境很兴奋,虽然语言不连贯、吐字不清楚,但他们还是兴致勃勃的展开交谈、讨论,这时候我鼓励学生继续交流,认真倾听孩子哪个字说的不对,哪些地方用词不当并及时的进行更正,指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并对他们进行交通法规方面的教育,这对学生一生是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在每天必过的路上,他要知道红、绿灯的概念,

9、从而知道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身的安全,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走路,学生生活最终的社会化也就达到了目的。其次,要培养智障儿童交往的技巧。平时,让他们多与正常孩子交往,学会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会礼貌用语,能遵守游戏规则等等,逐步培养孩子能和别人交流,说话注意场合、有分寸,遵守约定时间,能体谅和容忍别人的习惯。比如,我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带着学生去逛超市,学习购买商品来培养学生交往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如何用礼貌用语询问售货,在购物之后如何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之情,出自内心说一声:“谢谢”。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容易使学生提早进入“大众交往”和“社会角色”。这样,在日后的生活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

10、务的参与和纠纷,就比较容易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从而获得对方的帮助和谅解。也可以请家长协助,鼓励家长让孩子多与健全人交往,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可相信健全人,认识到自己与健全人是平等的,将来一样参与社会竞争。教师也可以请家长配合每周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串串门,带着孩子外出购物或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来访的客人,鼓励孩子购买日常用品,买门票,问路等。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教孩子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与熟悉的人进行交往。如,将老师和同学的电话号码制订成一个小本子,当自己因故不能上学时,可以自己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当同学生病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过节了,同学互相打电话祝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公共场所,学会上

11、医院、看电影,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如迷路后怎样找警察等等。总之,只有掌握了交往的技巧,孩子才能大胆地与人交往,才能树立自信心,遇到特殊事情的时候,才不至于一筹莫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品德教育是智障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智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智障儿童认识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若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活动,如举止粗鲁、和同学打架、发生口角、乱发脾气、说谎、偷窃、不遵守校规校纪,故意伤害别人等。对此,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育,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看县法院召开公审大会的视频,请学生展开讨论:这些人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我们能不能跟他们学?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约束能力,养成与社会规范意识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及文明的行为习惯,杜绝做违法犯罪的事,让每个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风格,追寻“入情才能入理、明理才能导行”的教育原则,我们要用爱心去拥抱每一个残疾的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而最重要是教会他们怎样用实践经验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这才是老师对他们最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