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854997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150题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 ,对的打“ ” , 错的打“ ” 。1 .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 ,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 .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 , 分别为“ 公 、侯 伯 、 子 、 男 ” 五等 ,一直沿用到清代 。3 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 、门下省 、 尚书省 。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 刑部 、 工部 。 各部长官称尚书 。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 ,一直延续到清末 。4 ( 2016全国卷 )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文官任免 、 考核 、升降 、调动等 ,

2、长官为吏部尚书 。5 ( 2016 全国卷 ) 礼部为六部之一 ,掌管礼仪 、 祭祀 、 土地 、户籍等职事 ,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 ( 2015全国卷 ) 兵部是古代“ 六部” 之一 ,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 、军械 、军令等事宜 。7 .“举孝廉” 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 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 , 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 . “ 征辟 ” 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 ,确有能力 ,就正式授予官职 。9 .官员遇父母亡故 ,一般均解除官职 , 守丧三年 ,期满后起复 , 称为丁忧 。10 ( 2017 全国卷 ) 母忧是指母

3、亲的丧事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 , 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 “ 起复”、“夺情 ”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 ,被重新起用 , 回到原职 。12 “终养”又称“ 归养 ” ,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 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 致仕 ” , 也称“ 休致 ” 。 官员年老有病 ,由本人提出申请 ,获准后致仕 ,国家据其职位 ,给予一定的赏赐 。14 ( 2017 全国卷 )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 ,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 ( 2016 全国卷 )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 ,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 ,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6 ( 2016

4、全国卷)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 ,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二)、皇室官职17 统治天下的君主 、 帝王均称为“皇帝 ” , 又称为“天子 ” 。 古人认为君主 、 帝王是上天的儿子 ,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18 自秦代开始 , 皇帝的正室称皇后 , 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 , 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祖母称太皇太后 ,历代相沿不变 。19 ( 2016 全国卷 )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 ,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 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20 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 皇太子 ” 。 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 , 但也有例外 ,由皇帝选定册立 。 帝王之女皆称公主 ,

5、 始于战国 。 汉代以皇帝之女称“ 公主 ” , 帝之姐妹称“ 长公主” 。公主封地称邑 , 以后各代基本上都沿用汉代的这种称谓 。21 ( 2016 全国卷 )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 ,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22 (2015 全国卷 )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3 ( 2015 全国卷 ) 嗣位指继承君位 ,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4 驸马历代专指皇帝的女婿 ,非实官 ,清代称为“额驸” 。(三)、中央官职25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 三公 ” 。 但朝代不同

6、、 时期不同 ,三公之官名称不同 ,职掌也不同 。26 秦代三公即丞相 、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位最高 , 尊称为相国 , 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 ; 太尉掌管全国军事 ;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 。27 ( 2016 全国 )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8 太师 ,西周始置 ,原为高级武官 ,军队的最高统帅 。 春秋时晋楚沿用 ,战国后废 ,汉又设置 ,位在太傅之上 。29 司徒 ,春秋时负责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 ,制定贡赋 。 汉时 ,主管教化 。30 枢密使 ,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机密 ,其后掌权的宦官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

7、朝政 ,所以 ,至唐昭宗时开始改为士人任职 。31 中书令 ,历代多为宦官担任 ,负责宣诏命 。司马迁获刑后 , 曾任此职 。32 参政 ,唐初以参知政事为他官参与宰相事务的官职名 ,宋以资历较浅之官与宰相同议朝政 ,称为参知政事 。33 尚书 ,始置于战国 , 历代相沿 ,是执掌文书的官员 ,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 ,掌管文书奏章 ,地位很重要 。34 侍郎 ,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 ,为尚书的属官 ,初任称郎中 ,满一年称尚书郎 ,三年称侍郎 。35 ( 2017 全国卷 ) 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 ,他们不仅职位很高 ,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36 我国战国时期中央就设有监察官,称

8、为御史 , 一直沿袭至清代 。 主要职责是对百官进行纠察弹劾 。37 我国历代都有史官 。掌文史星历 ,兼管国家图书 。虽然名称各异 ,但职能大体相似 。38 .“补阙” 原意为补救过失 , 在唐代属于门下省 。主要职责是对皇帝进行规谏 , 大事可以廷议,小事则上封奏 ,并举荐人员 。39 “有司 ”指有具体职务 、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 如 :“ 召有司案图”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出师表 ) 。40 .( 2016 全国卷 )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 ,各有专司 ,所以可用“有司” 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 四)地方官职41 秦统一后 , 郡县制正式形成 , 成为

9、后来各个朝代地方行政单位的基础 。 郡的长官称郡守 , 由朝廷任命 ; 郡下设县 , 县内以十里为一亭 , 十亭为一乡 。 汉承秦制 , 把郡守改称“太守” 。 和郡平行的还有“国” , 也称“诸侯王国” , 设官全仿中央 。42 唐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州或郡 , 长官是刺史或太守 。 首都或陪都所在地的州叫府 , 长官叫尹或少尹。 唐初中央派官员出巡各州 , 监察地方行政 , 称为黜陟使 , 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吏 。 职权和汉代的州刺史相似 。43 宋代的州由中央派官员前往管理 , 称为“ 知州” , 与之平行的还有府 、 军 、 监 。州 、府 、军 、监以上的行政单位是路。路设经略安抚

10、司掌军权, 以经略安抚使为长官 。44 明清省下设道 ,长官是道员 ,称分守道 、 分巡道 , 俗称道台 。 道下设府 , 长官称知府 , 掌一府之政 。 府下设州 , 长官称知州 ; 州下设县 , 长官称知县 。45 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 仅管理一县行政 , 无权管理兵事 。46 司马 , 西周始置 , 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 。 司马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 。 如 琵琶行 “ 座中泣下谁最多 ? 江州司马青衫湿 ” 。47 . 提辖 ,主管军队武装 、 训练 、督捕盗贼 、维护地方治安等 。宋代州郡多设提辖兵马一官 。( 五) 官职任免48 “ 征 、 辟 、 任 、 除 、 拜 、 授

11、 、 迁” ” 都是指任用官员 , 用法相同 .49 .“ 转 、 徙 、 出 、 入” ” 这几个词有时是平级调任 , 有时是升职 。50 .古代任官 , 还有摄官 、 兼官 、 加官 、 试守的制度。“ 摄 ” 是代行职守 ;“ 兼 ” 指兼职 ,以低职兼高职为“行” , 以高职兼低职为“领 ” 或“ 平 ” 。二 、 姓名称谓51 古人幼时命名 , 成年取字 ,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52( 2017 全国卷 ) 以字行 , 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 , 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 , 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53 . ( 2015 全国

12、卷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54 .号 , 与名和字没有根本区别 , 一般用于自称 ,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般敬称 。55 古代王侯将相 、 高级官吏 、 著名文士死后会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 。56 ( 2015全国卷 )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 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如武帝 、哀帝 、 炀帝 。57 封建皇帝死后 ,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 。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 , 后继者称宗 。 58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 由西汉武帝首创 , 他的第一个年号为“ “ 建元” ” 。 以后每

13、一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 , 必须改变年号 , 叫作“ “ 改元” ” 。59 “郡望 ” 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 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 , 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 , 故韩愈常以“ 昌黎韩愈 ” 自称 。60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 常用“ 家”“ 舍 ” 等谦辞 。 如“ 家父 ” , 又作“ 家严 ”“ 家君 ” ;“家母 ” , 又作“ 家慈” ; 还有舍弟 、 舍妹 、 舍侄 。61 古人称对方时 ,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 , 常用“ 令 ”“ 尊”“ 贤”等敬辞 。 其中“ 令” 用以称呼对方的亲属 , 如令尊 、 令堂 、 令兄 、 令郎 、 令爱等 ; “ 尊

14、” 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 如“尊上”( 称对方的父母) ) 、“ 尊意” ( 对方的意思) ;“ 贤” , 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 , 如“ 贤郎” ”( 对方的儿子) 、“贤弟” 等 。62 ( 2016 全国卷 )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 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63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 ,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 ,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 如“豆蔻” 指十三四岁的男子。三 、 礼仪习俗( 一) 宗法礼仪64 在古代宗法社会中 , 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 , 因其地位最高 , 又称“ 宗子 ” ,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6

15、5 冬至之日 , 最高统治者都会祭天 , 因为他们认为君权神授 , 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 , 因此一直延续到清代 ; 夏至之日是祭地之日 , 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 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 、 土神 、 谷神 、 社稷等 。 66 “封禅” 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 。67 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 ,诸侯五庙 , 大夫三庙 , 士一庙 , 庶人不准设庙 。68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称“朝仪”,是体现一代帝王之尊及典制完备的重要标志 ,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69 古代诸侯会定期朝见天子叫“朝聘” 。 每年派大夫朝见称为“小聘” ; 每隔三年派卿朝见为“大聘” ; 每隔五年亲自朝见为“朝”。70 揖让 ,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 按尊卑分为三种 , 称为三揖 : 一为土揖 , 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 ,行礼时推手微向下 ; 二为时揖 , 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 , 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 ; 三为天揖 , 专用于同姓宾客 , 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 一指禅让 , 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