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说课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78121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说课稿 吴文萍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杨氏之子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材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第二个板块:说

2、教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采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新型而有活力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学法上,我贯彻的主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读、想想、议议、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第三个板块:说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了

3、沟通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讲杨氏之子的故事,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文言写的杨氏之子,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看似很简单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揭示课题。二、 初读课文,读懂大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引入新课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第二步,指名朗读课文。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

4、诣。第三步,师指导朗读,直到学生把字音读正确,能正确断句。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1) 要求学生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2)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他们可能会有很多存在疑问的地方,老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解决。(3) 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四、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

5、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在意思弄明白之后,再讨论“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这个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来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老师总结。 这样的结尾把学习的触角向外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第四个板块:说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 孔君平 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板书设计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巧妙。既点明了主题,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了难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

6、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杨氏之子教学反思吴 文 萍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该组课文以语言的艺术为单元主题,通过古今人物语言的艺术,展示了语言的魅力。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日,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来找他父亲,他摆出水果招待客人,其中水果里有杨梅。孔来了兴致,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杨梅.。”没想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客人无言以对。全文共五句,短小精悍,文笔精炼,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思维敏捷,机智幽默的男孩形象。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教学之前,我让同

7、学们充分地朗读,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本组教学主题,根据学生学习现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明白文中“家禽”的意思,与今义的不同。2、理解本课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3、背诵课文。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语言的艺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确定“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以理解文言文作为突破口,准备用一课时来“解决”掉。教学时,第一个环节,检查初读,整体感知,我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指名大声朗读文言文,结合正音,并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注意停顿。(必要时教师范读),第二个环节,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文。学生根

8、据注释,自由试讲文言文的意思。提出这个要求后,尝试理解,交流汇报。如你读懂了哪些地方或哪个句子?有生很自信地回答:我读懂了杨氏之子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然后,他朗读:“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甚是很,非常的意思。”抓住“聪惠”一词,引导杨氏之子何以聪慧,表现在哪?”引出下面有客孔君平来家招待而智答的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这样一来,请同学们用现在的话来说说杨氏之子就很好解释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感受语言的妙处,拓展延伸。既然杨氏之子如此聪明,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他妙答的机智。学生畅所欲言:孔杨关系亲密,孔有意逗逗杨氏之子,以姓氏发问,杨氏之子立即也以孔氏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妙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孔音刚落,他就应声而答;妙在答而不芒,含蓄婉转,不失礼貌;妙在话中有话,温文尔雅,机智幽默。教师总结全文后,引出周恩来总理的巧答记者的故事,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最后,齐读全文,背诵课文。总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当然 存在许多我自己看不见的缺点,因为缺点总装在身子后面。一篇教学随感,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谢谢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