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小题回顾训练(四).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77963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小题回顾训练(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考前小题回顾训练(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考前小题回顾训练(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前小题回顾训练(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小题回顾训练(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前小题回顾训练(四)一、选择题(5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扎啤/包扎 发泡/泡桐 蒙混/蒙头转向 逮捕/力有未逮 相机行事/相貌堂堂B.税卡/卡壳 钻石/钻机 下载/载歌载舞 给付/家给人足 少安毋躁/少见多怪C.创伤/重创 尽早/尽管 拓本/落拓不羁 露宿/凶相毕露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D.哄骗/蒙哄 叨扰/叨教 择菜/择善而从 强迫/强人所难 大煞风景/煞有介事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思辨 凋敝 安详 水龙头 百尺竿头 贸然行事B.凑合 博弈 沉湎 势利眼 震耳欲聋 寥廓江天C.临摹 陨落 欢度 金刚钻 一笔勾销 如掾大笔D.调剂 胁从 蝉联

2、文绉绉 罪恶滔天 作壁上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现在社会上被人们戏称为“月光”一族的年轻人,消费追风,花钱无度,每月的工资收入往往难有节余。B. 此刻的天安门广场,八万余名青少年用明黄与鲜红的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曾几何时,为了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C.他原本以为那件事绝对没有人知道,谁知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D.在世界经济徘徊不前、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厚厚的金块变成金箔,需要捶打两万次以上,打好的金箔薄如蝉翼,柔似鸿毛,轻若绸缎。B

3、真正有作为的官员,是敢于告别“面子”情结的官员。只有去掉“面子”情结,才能听到公众的心声,才能发现官员工作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能真正抓住事情的本质,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推动事业进步。C霍乱是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被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不必恐慌,霍乱可防可治。D能否形成学术打假的独立力量,包括教育和司法体制内的上层执行力量以及体制外的民间力量,这才是决定学术打假成功的另一个关键。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A传媒文化在清代文化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它在清末的社会变迁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是极具学术价值的问题。B常香玉排戏有个习惯,一个动作一个

4、动作地“抠”,一句唱腔一句唱腔地“挖”,非要把动作中的那个最佳,唱腔中的那个最美“抠”出来,“挖”出来。C“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这为大家熟知。钱钟书用管锥命名自己的著作,谦逊之外别有深意。D.在现代社会(后现代?)里,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以公众的良知自居的知识分子正在消失,而让位于在各自的领域里面对、解决专门问题的人。二、填空(30分)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的颔联“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2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_扬州慢(淮左

5、名都)“过春风十里,_”,这是战后萧条之景;李白蜀道难“_,雄飞雌从绕林间”,这是荒僻之景;王勃_“_,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优美之景。3“三言”是指_三部书,它的作者是明末小说家_。4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三、课文翻译(15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_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_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译文:_四、语言综合运用(5分)下面是摘自某报刊的新闻标题,请你分析一下有人对此类标题提出批评的原因,并改写这两个标题。(1) 某报道X地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X地上演高空飞人”。(2)XX日报刊发图片报道,针对街头的流浪汉

6、,文章标题为:“睡在街上羞不羞?”批评原因: _改写标题:_参考答案一、1B(qi zun zi j sho A zh/z po mng/mng di xingC chung jn t/tu l gng/gng D hng to zhi/zqing sh/sh)2C(如椽大笔)3A(A“节余”指因节约而产生的剩余。B“曾几何时”曾:乃,才。几何:多少。时:时间。才过了没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这里错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C“如芒在背”形容极度不安。“好像”与“如”重复。D“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此处对象错误。)4B(A搭配不当,应是“柔似绸缎,轻

7、若鸿毛”。C杂糅,“主要传播途径是”“ 通过传播”杂糅,删去其中之一。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删去。)5A(B短语间应为顿号,改为:非把动作中的那个最佳、唱腔中的 C误用书名号,改为:钱钟书用“管锥”命名自己的著作。D句内括号要紧跟所解释的词,改为:在现代(后现代?)社会里。)二、1履至尊而制六合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长使英雄泪满襟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姜夔 尽荠麦青青 但见悲鸟号古木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3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冯梦龙 4彷徨三、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成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越国”“鄙”“远”“焉”“亡”“陪”六个点,错一处扣一分) 2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既”“东”“封”“肆”四个点,错一处扣一分。) 3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因”“敝”“所与”“知”“其”五个点,错一处扣一分)四、批评原因:两个题目对死者及流浪汉缺少一种同情,缺少对生命的珍视,缺少一种人文关怀,只是对轻生者的嘲弄及对流浪汉的贬斥。(3分)修改标题: 昨晚X地发生跳楼惨剧(1分) 流浪汉睡在街上折射什么(1分)(得体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