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779317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云识天气》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云识天气》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第17课看云识天气主备教师:杨建英 审核教师:许奕 初一语文 2010-11-16一、 学情与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

2、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字词,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跳读,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引起对生活的关注,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三、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

3、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四、 教学难点关于说明文的文体要素特点的把握,从而更好地学习说明文。五、 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

4、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峰峦(lun) 一霎(sh)间 预兆 轻盈(yng) 绫纱(lng) 匀称 崩塌(bng t) 弥漫(m) 月晕(yn)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

5、优美。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2.默读课文,思考:A. 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B.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提示:学会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云是天气的“招牌”,亦即“脸色”,也就是说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可以识天气。2.文章首先从云的形态、变化说起,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识天气,接着介绍了可以通过云的形态、光彩现象来识别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条理井然地说明事理,并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的。(

6、关键句、段:第二段说明可以根据云的形态识天气,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6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说明还可以根据云的光彩识天气。)(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写作思路说明顺序 )(三) 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话题一:文中介绍了哪些形态的云?分别有什么特征? 话题二:文中介绍了哪些光彩的云?分别有什么特征?(四)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1.朗读第一段。 2.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 A;有的像鱼鳞, B;有的像羊群, C;有

7、的像一张大棉絮,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来来去去轻轻地飘在空中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一片片整整齐齐排着 A B C D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 (3)体会第一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 形象生动地

8、描绘出云的形态特征及与天气的“招牌”关系,通俗易懂,既便于我们明白事理,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激发读者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4)引导学生学会找总起句来概括段落主要内容。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中“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五)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1天气谚语的积累。2说明文小知识的积累。(六)布置作业: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c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d用第一人称介绍任意一种云。七、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此文,我觉得课的设计还是不够细致精巧,这和我个人不追求完美,只追求近意即可的性格,太过于随性就不能出精彩的课例,过于苛刻又会缺乏曲线创造之美,所以完美的教学追求应该致力于如何在追求刚性的尽善美的基础上求得柔性的创造美,这需要长久的时间去学习和钻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