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教学策咯.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77814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学生的教学策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问题学生的教学策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问题学生的教学策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的教学策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的教学策咯.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学校政教管理工作,下面以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谈一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产生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产生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因素:首先,家庭问题。1“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迫切。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2“过失家庭”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

2、,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3“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作为市场经济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沿海省份,“留守孩子族群”越来越普遍,其教育与心理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残缺家庭”、“过失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父母的犯罪,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有的甚至造成罪错品行。“留守孩”学生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

3、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其次,家庭教育问题。健康家庭的不健康的教育。此类家庭父母双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踏实,且有一番成绩,也看重孩子的成长。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有棍棒型、? 训斥型、管束型、? 溺爱型、诱惑型等5种类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再次,学校教育和管理问题。现代教育的评价制度,使升学

4、教育仍是现在部分中小学的主要教育目标,使学校教育方向单一,而学校全封闭式的管理也是症结所在。全封闭式管理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确实是一种压抑和束缚。狭小的学校天地已不适应当今开放时代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想象,全封闭式管理肯定是学校管得太多,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太少,这不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学生缺少了必要的磨砺和锻炼。解决问题学生的困境应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与问题学生交流的主要对象。因此,教育者具备正确的交流策略是解决此类学生问题的关键。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一、重新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视“问题学生”是特

5、殊的教育对象,为“问题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问题学生问题由来已久,且已是深层的、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应享有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教育。教师不应抱怨他们不懂事、不争气、不好管。而应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身心发展上的问题,从人的心理上全面地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同样的欣赏和期待,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或将他们分别隔离开来,分散到不同的班级,控制他们的接触,以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尊重自己,并为他们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让他们融合到其他普通学生群体中,共同学习生活,并依靠群体合作的力量,逐步解决他们的问题。二、重新审视学

6、校的管理,解放学生,为他们创建开放的管理模式。改变一下管理模式,解放学生,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自我管理,自我磨砺,也许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加强教育的协调、沟通与整合,为“问题学生”逐步建立社会大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协调整合的思考。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整个社区都有为他们提供教育支持的权利和义务。假如将所有的教育力量都整合起来,为他们创建一种有效的社会大教育体系,无论何时何地对他们的教育都不出现空白,那么,“问题学生”的问题也许会减少、变小、消失。三、重新审视学校处理方式,避免粗暴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出轨行为,这也是学校应该

7、反省的。很明显,当学生出现过错时,学校有时会采取过激的惩罚措施。本来是属于教育批评的范畴,学校却暴露其隐私,公开处理。尤其在学生早恋问题上,措施非常过激,让学生转学或警告处分等。这一“非法宣判”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自尊和名誉受到伤害不说,更有可能是留下心灵上的创伤,给成长过程造成难以摆脱的阴影。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学生因为年幼缺乏自制,不能理解这种对自己的不公,更容易激起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的道路。有的学生在受处分后,离家出走几个星期、泡在网吧里打游戏度日。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李圣珍老师认为,来自各方面的伤害使“问题孩子”失去了自信、自尊,甚至生活的希望,而她就是要

8、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一切。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给有过错的学生再加以打击,而应给予宽容和引导,教会他们正视自己的过失,认识什么才是健康而积极的人生。只有走出阴影,才能和正常学生一样在明媚的阳光下快乐成长。四、重新审视教师的教育理念,允许学生出错,给问题学生爱心、信心、耐心。1爱心。当我们耐心地审视今天的教育,教师的自我实现越来越明显,而教师的自我实现应在提升育人理念和师德上狠下功夫,而不是以损伤学生的自尊为代价的自我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出错是难免的。教育就是在一天天地减少学生身上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首先要承认生命的差异在这种爱的感染下,再差的学生也会在出错中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班级为了比平均分,一些

9、老师不是以不断提高“问题学生”的自信为突破口,而是拼命地从“问题学生”身上去“挤”去“压”,这种教育只会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障碍,给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烦恼,使“问题学生”增加更多的“问题”。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允许出错,出错也是教育。让学生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2信心。坚定信心,采用迂回策略,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

10、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果教育者在教育中遭受挫折就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那他们则会破罐破摔,所以转化问题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认清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在不断的教育和等待中求得转化的进度。3耐心。遵循制度,掌握好尺度,给问题学生以足够的耐心。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管理学生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但对问题学生实施奖罚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过多的奖励和惩罚对问题学生的转化都是不利的。一般来讲,问题学生违纪行为较多,因此

11、受惩罚的次数也比较多,但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为逃避惩罚而学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在行为上造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些对转化问题学生都是不利的。如果为了转化问题学生,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就不切实际地夸大表扬,而对他们的违纪行为置之不理,同样也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关键在于掌握奖罚的度,给问题学生以足够的耐心。教育的本质是受教育者在一次次完善与整合中个性化与社会化,从而使生命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允许学生出错,教育者不但拥有幸福的教育体验,而且问题学生也会不再成为问题了。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他们,问题学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