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77362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第一节 概述空气中固态和液态颗粒状态的物质统称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海水喷溅等自然现象,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和石油)的燃烧是空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颗粒物按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粒子。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固态颗粒物中较小的有炭黑、碘化银、燃烧颗粒核等,较大的有水泥粉尘、土尘、铸造尘和煤尘等。液态颗粒物主要有雨滴、雾和硫酸雾等。在工农业生产中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根据性质分为无机和有机粉尘。空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死亡率有急性和慢性影响,有一定的致癌

2、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吸入铅、锰、砷等毒性粉尘,经呼吸道溶解后,可引起机体中毒的发生。粉尘作用于人体上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粘膜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久而久之,能引起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还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也能引起皮肤、眼、耳疾病的发生。大麻、棉花、对苯二胺等粉尘可引起哮喘性支气管炎、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沥青粉尘在日光照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结膜炎和一些全身症状。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若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吸入含致癌物粉尘,如镍、铬等,可导致肺癌的发生。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

3、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铸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制造等;工业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凡防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能有大量粉尘外逸污染生产环境。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 无机粉

4、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及其化合物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2有机粉尘(organic dust)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燃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或多种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在职业卫生实际工作中,根据生产性粉尘来源、分类以及其理化特性,能初步判定其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从卫生学角度

5、来看,应该考虑粉尘的主要理化特性。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结晶形和非结晶形、游离型和结合型二氧化硅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是不同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致纤维化作用愈强,危害愈大。非结晶形比结晶形二氧化硅致纤维化作用轻。某些金属(如铅及其化合物)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同一种粉尘,工作环境空气中浓度愈高,暴露时间愈长,对人体危害愈严重。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的分布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前者

6、称为粒子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分散度越高,粉尘粒子沉降速度越慢;而当尘粒大小相同时,比重越大的尘粒沉降速度越快。因此,在设计通风防尘措施时,必须根据粉尘的比重,采用不同通风速度。当粉尘质量相同时,其形状越接近球形,在空气中所受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粉尘分散度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粉尘粒子的直径、比重、形状不同,

7、粉尘在呼吸道各区域的阻留沉积率不同;不同直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也不同。一般认为,小于15 mm的粒子可以进入呼吸道,其中1015 m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3粉尘的形状和硬度 粉尘粒子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它的稳定性(即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质量相同的尘粒,其形状愈接近球形,则愈容易降落。 坚硬的尘粒能引起呼吸道粘膜机械损伤,而进入肺泡粒子,由于其质量较小,环境湿润,并受肺泡腔表面活性物质影响,可以减轻机械损伤的程度。4粉尘的溶解度 若组成粉尘的物质对人体有害,那么,粉尘的溶解度越大,有毒物质越易被人体吸收,粉尘的毒性作用就越大;而糖、面粉等无毒粉尘,溶解度虽大,易被人体吸收,也易

8、被排出体外,对人体的危害较小;石英尘对人体有毒性作用,是难溶物质,在体内持续产生毒害作用,其危害极其严重。5粉尘的荷电性 粉尘在形成的过程中,各种粉尘粒子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的离子而带电,空气中9095的尘粒带有电荷。尘粒的荷电量除与其粒径大小、比重有关外,还与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同性电荷相斥增强了粉尘粒子的稳定性,异性电荷相吸使尘粒在撞击中凝集而沉降。一般来说,荷电尘粒在体内易被阻留。6爆炸性 可氧化的粉尘(如煤、面粉、糖、硫磺、铅、锌),在适宜的浓度条件(面粉、铝、硫磺7 g/m3;糖10.3 g/m3)下,一旦遇到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即会发生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三节

9、 粉尘浓度的测定一、概述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量。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越高,吸入量越多,对人体危害越重。研究表明,用质量相同而分散度不同的粉尘进行动物实验时,尘粒直径越小(12 mm),发病越快,病变也越严重;而在尘粒数目相同,但质量不同的情况下,则仅在粒径较大的(即质量较大的)一组中发生尘肺,可见在尘肺发病过程中,粒子大小虽具有一定意义,但进入肺内粉尘的质量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卫生标准中,粉尘浓度均采用质量浓度,即mg/m3表示。测定方法为滤膜重量测定法。二、滤膜重量测定法1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一定体积

10、的含尘空气,将粉尘粒子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粉尘的浓度(mg/m3)。式中,C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mg/m3;W1为采样前滤膜质量,mg;W2为采样后滤膜与粉尘的质量,mg;V0为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值,L。2样品采集(1)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W1),在衬纸上记录滤膜的编号和质量。打开采样夹,将称量好的滤膜平铺于锥形环上,拧紧固定盖。滤膜毛面应向上,无皱褶和漏缝等。贮于样品盒中备用。(2)采样:将粉尘采样器固定在测尘点,在距地面1.5 m高(呼吸带)处,调节流量(1530L/min),检查无漏气后将已准备

11、好的采样夹放在粉尘采样器的采样漏斗中,扭紧顶盖固定,采样,记录采样的起始时间。估计滤膜上粉尘的增重120 mg时,停止采样,记录终止时间。取出滤膜夹,将受尘面向上迅速平放于采样盒内,用镊子取出滤膜,使受尘面向内折叠45次,用衬纸包好,贮于样品盒内,带回。记录气温和气压;(3)称量:用镊子取出采样后的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W2)。(4)计算空气中粉尘的浓度。3方法说明(1)滤膜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阻尘率高、测定结果准确,是我国目前通用的粉尘浓度测定方法。(2)测尘滤膜是聚氯乙烯纤维制成的网状薄膜,不易脆裂、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能牢固地吸附粉尘;并具有阻力小、耐酸碱、阻尘率高、

12、重量轻等优点。(3)采样后滤膜上粉尘质量应控制在120 mg。若采集量过多,会造成微孔堵塞,阻力增大,且尘粒容易脱落;采集量过少,会增加称量误差。通常认为采集尘量在10 mg左右为最适宜。(4)采样后的滤膜一般不需要干燥,可直接称量。若被测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采样后滤膜上发现有水雾)时,应将滤膜置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 h后称量,以后每干燥半小时称量一次,直到相邻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0.2 mg为止。(5)粉尘采样器在采样前应进行气密性检验:用手掌堵住滤膜进气口,在抽气条件下,流量计的转子应即刻回到静置状态。否则表示有漏气现象。(6)生产环境空气中含有油雾时,采样后,必须用石油醚或航空

13、汽油浸洗滤膜,除油,晾干后再称量。(7)聚氯乙烯滤膜不耐高温,不能在55以上的采样现场使用。(8)本法要求采集平行样本,两个样本浓度的相对偏差应小于2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采样点的粉尘浓度。两个样本浓度的相对偏差应大于20%时,视为无效样本。第四节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是指空气中粉尘颗粒的粒径分布程度,可用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方法表示。数量分散度是指各种粒径范围的粉尘粒子数量占粉尘总粒子数的百分比;质量分散度是指各种粒径范围粉尘粒子的质量占粉尘总质量的百分比。粒径小的粉尘粒子越多,粉尘分散度越高。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表示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有滤膜法和自然沉降法。一、自然沉

14、降法1原理空气中的粉尘被采集到格林氏沉降器的金属圆筒中,密闭静置一定时间后,尘粒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而沉降到圆筒底部的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盖玻片上粉尘颗粒的大小,按粒径分组计算百分率。2采样将盖玻片用95%乙醇棉球擦净,放入沉降器的凹槽内(图5-1a),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盖上圆桶盖,备用。采样时,将滑板向凹槽方向推动,直至圆桶位于底座之外(图5-1b),打开圆桶盖,在采样点距地面1.5 m高度处上下移动23次,使被测空气进入圆桶内。推动滑板与底座平齐,盖上圆桶盖;将沉降器静放3 h,将滑板退出座外,用少许明胶涂于盖玻片四角,把事先擦净的载玻片压在凹槽上,使盖玻片紧贴载玻片,

15、取出贮于样本盒中。3分散度的测量(1)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筒内,其刻度间距是固定的,用它来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但粉尘颗粒在视野中的大小随物镜倍数的改变而改变,目镜测微尺的刻度间距不能反映粉尘颗粒的真实粒径。因此,必须用物镜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确定在所选的物镜倍数下,目镜测微尺刻度间距代表的真实长度。物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 mm,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度值为0.01 mm,即10 mm(图5-2)。测定分散度一般选用高倍镜配合十倍的目镜即可,特殊要求时可用油镜。将待标定的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镜筒内,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

16、刻度线,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高倍镜,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重合,然后找出两尺另外一条重合的刻度线(图53),分别数出两条重合刻度线间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数。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长度为: 式中,l为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长度,mm;a为物镜测微尺刻度数;b为目镜测微尺刻度数;10为物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长度,mm。在图5-3中,目镜测微尺45个刻度相当于物镜测微尺10个刻度,则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长度为:(2)粉尘分散度的测量: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时所用的放大倍率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粒子的大小(图5-4)。移动标本,使粉尘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