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772779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课题】25、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望岳学科:语文 年级:八 编写:袁晚青 教师寄语:海到无涯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利地背诵。2、把握重点词语,赏析名句。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重点理解诗的思想内容,背诵全诗。难点赏析名句,体会作者感情。导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时代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流淌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诗坛上涌现出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李白、杜甫)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一位杜甫,

2、来感受他的诗意人生。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是什么字?(出示岳的篆文字体 (丘,双峰相连的小山)(山,众峰相连的山脉),造字本义:在山脉的群峰中独立、高大的主峰。)山上有丘即为岳,大山的意思。所以我们看第一首诗的诗题望岳,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诗人会写什么内容,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我请一位同学来试着朗读一下这首诗。一、听读诵读 感知大意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过渡语:同学们说,他读得怎么样啊?人多力量大,接下来让我们齐读一下,看会不会更有气势点。2.再读课文,

3、理解大意评价语: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很准确!过渡语:读准字音侯,让我们感知下大意,先请同学们来推荐一下你觉得重要的词“重点字词,我来推荐”过渡语:了解了重点字词的含义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望岳这首诗中的“岳”指的是哪座山呢?中国的名山有“五岳”,同学们知道是哪五岳吗?(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那么这首诗里望的是东岳 泰山。明确了是哪座山,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意“诗歌大意,我来翻译”(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过渡语:诗题是“望岳”,那么诗人登上泰山了吗?(没有,登上就是“登岳”了)但是全诗亦没有一个“望”字,但却处处能体现出“望”,请同学们概括

4、一下“望”的角度有何不同呢?(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只是望的角度不同,请以两句为一组概括“望”的角度 1、2句: 远 望3、4句: 近 望5、6句: 细 望7、8句: 俯(愿) 望过渡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仅仅是写从不同角度望泰山吗?那么诗人想表达什么呢?知人论世,要想深入了解一首诗蕴涵的感情,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有关情况。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学案上的写作背景。二、 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 杜甫

5、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2、相关资料杜甫诗歌的四个创作历程 1、青年漫游时期:拥有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 兵车行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是诗歌现实主义发展时期:“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时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渡语:了解了诗人的相关情况后,老师想问,诗人创作这首诗时是什么阶段?(青年时期),而当时唐朝也处于国力强

6、盛的“开元盛世”,请同学们联系这个背景,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一。三、合作探究 含英咀华探究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会当”二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评价语:你们感悟诗歌的能力非常强!探究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你喜欢的诗句阐述理由。(提示:如哪个字用得做好? 答题方法: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然后把该字放到原句中描写景物(描景物),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说效果) )n 岱宗/

7、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n “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n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n “钟”:拟人,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 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 n “割” (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山 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有阳光的部分叫阳,没有阳光叫做“阴”。为突出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实写)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n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流露出作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

8、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n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尾联写作者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登临绝顶的愿望。蕴含哲理,洋溢着诗人蓬勃的朝气,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评价语:你们分析得太到位了!过渡语:诗正是这样可以穿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美好语

9、言。让我们带着刚才大家感受到的景色、感情、愿望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评价语:读得真好,相信杜甫也感受到了你们的诚意!四、个性解读 共赏诗美以诗译诗才能传递诗歌之美,你能试着用诗意的语言重新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传递给别人吗?例:五岳之首景如何?青山耸立齐鲁间。大自然将神奇秀美聚集于此,山北山南如黄昏清晨不一般。云层翻滚荡涤我心胸,注视飞鸟入林直至不见。我定要登山最高峰,举目远眺 傲视群山。评价语:太棒了!咱班有好多小诗人!老师为你们传递的美陶醉了!我也有句话送给你们,大家读一读学案上的教师寄语。(画板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你们都不怕困难,敢于登上人生之巅!对不对啊?五、踏着歌声

10、深情背诵过渡语:你们正处于诗样的年华,请带着刚才回答我的气势,试着深情地背诵出这首诗吧!六、智勇冲关 课外拓展(作业)1.你还知道有关泰山的那些诗句、成语、俗语? 诗句: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请你再写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反思好的方面:1. 有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参与度好2. 整节课诗意行走,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情画意,参与到写诗、争做“小诗人”的行列中,符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诗有待改进的方面:1. 在合作探究的探究2里面,引导学生赏析各个诗句时按照从首、颔、颈、尾联的顺序,有点限制学生的主动性,有的学生想赏析的句子和发言的学生相同没敢说2. 概括“望岳”诗“望”的角度时最后一联概括为“愿望”不够合适,应该把“望”作为同样的实际动词来概括角度,而“愿望”的“望”和其他三联概括得“远望”、“近望”等的“望”意思不一样3. 考虑最后的拓展能否和中考考点接轨,比如赏析诗句的角度:修辞、感情、炼字、哲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