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772165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代写论文,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我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交际工具。语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内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为前提,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形成各种语言符号或书写符号,加上各种组合规则和表现形式,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以及做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2、Edward Taylor)。不言而喻,语言反映社会文化,同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正如美国着名人类学家Goodenoungh指出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就曾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助于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一、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助于学习者学习、掌握并应用该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

3、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语言学习能力,提高语言综合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正确运用该语言的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据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中西文化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文化中的习语。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地构成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

4、“犟得像头牛”,而英语中则用“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再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的城市,1815年拿破伦(Napoleon)的军队在此大败,之后便用Waterloo一词来表示巨大的失败。因此,如果不了解其相关文化背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文化的认知过程。着名语言学家Brow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1.思想认识不到位。大学英语教学中此类问

5、题尤为严重。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学课时少、任务重,不可能渗透文化教学内容,况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很少涉及此类试题;更有教师认为文化教学只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无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考试体制误导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由于等级考试的影响,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背单词、短语、句型和大量做模拟题上。3.教材内容单一化。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材受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较深。数年前学生使用的

6、教材内容大多是一些对话、小故事、短剧、科普简介等方面的文章。虽然教材的题材多样,但内容单一,学生所接触的并不是丰富多彩的、深入目标语社会的语言材料。由于教材讲述的主要是励志性的素材,所以尽管学生学的是英语,但其思想内涵却还是中国文化。这样,在日常教学中,语言和文化被人为地隔离开来。综上,既然文化可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就既要增强自身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改变我国外语教学“事倍功半”的现状,实现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以适应今后工作特别是国际交流的需

7、要。二、树立明确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Tomlinson(1998)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领悟过程”(conscious process)。在此过程中,有两种本质不同的学习:直接学习和大量的语言学习,前者是“显性”的(explicit);而后者是“潜意识”的(subconscious)、“隐性”的(implicit)。语言学习的过程是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而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是“隐性”的、逐渐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在熟悉语言学习过程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了解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必须增强教师自身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

8、言能力的同时,既要做到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学习。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教师应将语言材料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之中,让学生在发现、了解、对比、领悟、使用中掌握英汉语言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独立存在。既然外语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那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英语中的文化内涵,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首先,要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在试题中增加文化

9、方面的内容,是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交融的前提。其次,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含义上,应同时向学生传授语言符号中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从文化知识层面提升到文化意识层面。据此,教师在传授英语基本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以教材为核心,进行语言文化基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达到打好英语语言应用基础的目的。为此,要通过对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篇章结构、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章中蕴涵的文化意义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紧扣教材包中含的文

10、化信息,进行基本的英汉语言文化的比较,使学生了解二者的语用差异,力求运用得体。2.以课文和练习为线索,补充一定的文化教学内容,重在语言与文化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教师可结合教材和补充内容,系统地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要通过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民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以及文学、艺术、经济和自然环境等;要进一步加深对母语文化的认知,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视角;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文化意识,并将其正确应用于日常会话交流和书面交流。3.以教

11、材为核心,加强文化教学的比重,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异国文化的能力;加强文化教学,使学生了解一定的英语国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异域文化,培养其综合、概括和整合能力,以避免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错误和尴尬;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地接收对方信息和及时准确地发出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总之,语言和文化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而且是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主线。对教师而言,它是通过语言基础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从而实现跨文

12、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过程;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并逐步转化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发展过程。所以,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二者只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而已。参考文献:1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hcourt, Brace& Company,19212BrownHDouglas,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Jersey: Prentice Hall,3陈贤纯.中国文化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4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5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胡文仲,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9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