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孟子》两章·同步训练.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771735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孟子》两章·同步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8《孟子》两章·同步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8《孟子》两章·同步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8《孟子》两章·同步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孟子》两章·同步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孟子》两章·同步训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达标训练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米粟( ) 亲戚畔( )之 傅说( ) 法家拂( )士 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入则无法家拂士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 6、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习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

3、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国恒亡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

4、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开放探究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习题。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试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方框。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达标训练1、孟子公孙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统治者要“

5、施仁政”,“行王道” 孟子告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2、s pn yu b3、(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C5、护城河 水池、池塘6、略能力提高1、C 2、B3、(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4、C5、略开放探究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一点过失吗?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3指出现象讲述道理 或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4示例: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