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76643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 第一课时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实验学校(通化县同德实验学校) 侯建丽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第二册第18课,由于是一篇传统课文,部分学生课前可能会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阅读理解文章方面我把重点放在看图想象创编故事,同时学习运用文中语言结构说话;识字教学时致力于创设情境、引发参与,总结规律、自主识字,图文结文、激发想象。教学时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四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目标】1.看图想象故事发生过程,尝试创编故事,对比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准。2.运用多种形式认识6个表示动作的词,通过观察归纳提手旁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体会汉字造字的规律感受汉字创造的神奇。3.借用猴王的忠告让学生懂得到做事情要专一,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看图说话,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认识6个表示动作的字。从课文中得到“一心一意事事成,三心二意事难成”的道理。难点:通过

3、观察归纳提手旁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发现课文表达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相应的实物【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音乐(大王巡山)美猴王派一只小猴子下山,到人间转一转,我们也跟他去看看。学生跟音乐欢快律动,想象小猴子下山的喜悦心情。从学生熟知的故事和音乐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二、 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一) 看图说话启发引导学习第一段。1. 阶梯式说话训练。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他是怎么做的?2. 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话。3. 出示文章指名朗读。 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看图说话,在对比文章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语言。阶梯式训练说话是

4、让一年级学生明确一个自然段中有几个不同的意思组成的,对学生自己学会有条理表达有很大的帮助.(二) 看图说话独立自主学习第二段1. 按第一段提示三个问题讲述直接第二幅图的内容。2. 出示第二段内容朗读对比,感受课文语言简洁规范。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练习独立完成第二幅图的描述。 朗读第二段,体会课文好在哪里?在第一段分解问题的而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幅图的描绘,语言的表达会有目的的提升,图文结合能力增强。(三) 图文结合尝试自学第三段、第四段。1. 对比两个段落总结: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就怎么做?2. 尝试讲述三四段。3. 对比朗读三四段。学生先看两幅图自己创编,再同座间各自讲述一幅图的内容。对

5、照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简洁准确。在前面能完整表达一幅图的基础上提高难度,实现两幅图的创编,再到两个自然段的对比学习,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四) 朗读全文1. 指名朗读全文,感知课文中语言的魅力。2. 找同学贴上相应图片。3. 学习感受图片的细节。指名学生读文,同时四名将图片按文章顺序排列。全班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奥秘。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有序表达的能力。三、 归类识字 丰富语言(一) 学习数量词的正确用法.1. 指名读词发现不同.2. 圈出量词,体会不同的事物运用不用的量词。 学生读词感受量词的运用方法。再说说生活中知道的量词用法。 明确量词运用的准确性。(二)学习

6、又()又()结构词语。1.归类读词,发现规律。2.用这个结构组词。3.点明规律:一个事物的两个特点,不能用反义词。 读词发现规律,运用归律组词,并能描绘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学生的词汇,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三) 学习与手有关的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体会汉字造字的神奇。1. 自我检测。2. 学习组内检测。3. 跟随老师参与有趣的学习过程,学习汉字的造字规律。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造字奥妙,运用归律能识记更多的字,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四) 回顾生字,体会造字规律。1. 再读生字揭示规律。2. 说说生活中与手有关的字。学生反复读字巩固生字,对比归纳中发现中国汉字的造字神奇。回归整体识字有利于

7、发现规律,对学生今后学习中总结归纳知识间的规律,更好地学会学习奠定基础。四、领悟中心学习做人1.小猴子回到花果山猴王会对他说些什么?2.运用猴王赠言,揭示中心。学生依据前文的内容想象猴王的话,联系实际谈体会。借助学生喜欢的猴王的忠告,深化文章中心,让学生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小猴子明白了道理后再一次下山可能会有怎样的经历呢?学生结合课文和猴王的忠告创编故事。再次创编故事既是对课文语言结构的应用,更是对文章中心的深化。【板书】 18 小猴子下山(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来到 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树 一片瓜地 一只小兔子看到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蹦蹦跳跳(又蹦又跳)做 掰 扛 扔 摘 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