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763372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心得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书心得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书心得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心得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转型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读书心得张梅 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转型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一些心得体会。这本书讲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竞争,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模式的调整:依靠什么?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库兹尼茨增长”模式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和供给冲击影响,中国依靠人口红利、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的“投资成本洼地”效应逐步减弱,“低要素成本”时代一去不返,过分依赖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由粗放型的斯密增长向熊彼特式的内涵增长转变。 据对政府决策最有

2、影响的智囊库兰德公司于1998年6月份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报告:美国对华战略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包括地缘战略层次和国际组织体制层次,以削弱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和战略选择余地;第三步就是在前两招都不能生效时,不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中情局在其极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中美极度对抗的1951年,以后随中美关系变化不断修改,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

3、号称为“十条诫令”。意识形态的争夺与渗透;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美国是用三种方式给亚洲洗脑:通过教育方式培养亲美人士;通过强势的理论和观点影响精英;还有一个就是用文化产业方式熏陶普通百姓。如果一个人从小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将美国视为天堂,长大了以后很难反对西方英美之间虽然语言相通,但英国人清楚地明白美国娱乐文化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可能让新一代英国人错误地认为美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根源地。2004年11月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已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各国孔子学院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核心竞争力:

4、科技的竞争60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今天则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60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今天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强国。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也就是说,它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美国“长盛不衰”的秘诀1945年9月,二战刚刚结束,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看到美国钢铁工业和重工业的衰落,认

5、为美国要衰落了。但没看到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的激烈竞争。美国实质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是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美国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激烈的人才竞争与争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战后,美国为争夺人才曾两次修订移民法,优先批准各种专门人才入境。40多年约20多万外国科学家、工程师等流入美国,为美国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海外人才库:中

6、国人才的流失。90年代中期以前,据统计,从1978年至95年,中国内地赴美留学者近13万人,回归率在20以下。近年回归率已大为提高,但每年仍有相当比例进入美国社会。教育转型的回应: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中科院规划战略局“国际科技比较”研究组利用美国ESI数据库,对其19992009年收录的22个学科领域的全世界科研机构所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比较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依靠教育;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教育;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对提高教育质量的

7、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有学上上好学。教育转型:质量中心的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

8、有好的教育。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教育转型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最早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于1933年提出,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从“职业”的定义中跳出来,向着类似于医生、科学家这样的专业道路发展,在社会中成为“专业领域”权威的过程。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外因影

9、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以及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和支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驱动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它源于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在外因影响引导下的自主发展和完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范式分类,外在客体式或知识技能训练范式。 强调教师通过外在的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与技能训练来形成和发展专业化;内在主体式或实践反思范式,强调教师通过自主的实践、反思来形成和发展专业化。如果从教师专业赖以发展的“场域”来看,则有个体取向和群体取向(生态取向),前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

10、的关键是个人的努力,后者更看重教师群体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举措:教师资格制度;教育质量标准;评价与激励制度;学历提高;国家、省、市、县、校等各级各类培训;校本研修;校际合作;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举措的效果反思。评价激励制度的局限性,学历提高的外在性,各级师资培训效果参差不一,重形式轻实质、低水平重复、机械照搬模仿、被动接受,等等。校本科研泛化,重量轻质,教师自主发展随意随机,缺乏控制,评价和激励制度的局限性,学历提高的外在性,各级师资培训效果参差不一,重形式轻实质、低水平重复、机械照搬模仿、被动接受,等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授之以鱼、渔、欲?授之以鱼:“现成”的教育教学知识

11、和方法。授之以渔:获取教育教学知识方法的方法。授之以欲:学习教育教学知识方法的动力。教学有章,教无定方:教学方法学习可以启发借鉴,却难以复制照搬。“教师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生命在爱的交融中诞生、在爱的呵护中成长。生命的本能中有爱的要素,生命的本能中也有爱的要求。教育作为一项以教师的生命参与其中,以儿童的生命成长为目的指向的事业,不能没有生命,也不能没有生命之爱。教育中的爱,不是诗情画意,不是锦上添花,不是保健品,而是树的根脉,人的灵魂。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教师?如果没有对学生、对教师职业、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

12、行为中就缺失了最原始、最重要也最强大的动力;教育行为将逐渐异变为自我的生命浪费与精神折磨,并极易将其同样施之于对教育对象,教育中的倦怠、厌恶、冷漠由此而生。看来,从应该爱到如何爱,这是个问题。“戴着镣铐跳舞”的教师常常感慨想说爱你不容易。正如由爱可生智,教育爱催生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同样可以牵引和激发教育之爱。“为”教育而生存还是“靠”教育而生存?那些“为”教育而活着的教师们,他们深深地理解教育,并且以他们平凡的人生来诠释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他们懂得为什么而教,怎样去教;懂得作为教师意味着什么,并且努力去实践自身对教师身份的理解;他们从不停止探寻教育的真义,他们深深理解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特殊性,理

13、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努力把自身投入到这种价值与意义的建构之中;他们信赖学生,对人性充满美好的向往,对教育抱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懂得理解、欣赏、尊重、激励、爱对于教育意味着什么,并且全心全意地付出他们可能的理解、欣赏、尊重、激励与爱。 据知,现在中国各中学的高中,已经结束了正常的学习,进入轰轰烈烈的高考备战阶段。学校现在只上一门课,就是如何对付高考。家长也密切配合,与高考无关的知识,就是天塌下来,诗歌、音乐、舞蹈、艺术、哲学、美学、伦理是坚决不学的。算起来,考试技术成为教育的最高知识、唯一知识。这种情况,我估计全世界仅中国。其实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开始,就在为最后的考试做准备,每门课的目的都为一门课服务,就是最后的考试。平时学生们上课,经常被老师告知,这个不考,那个不考,就翻过去,不学了。比如历史,考试重点在政治经济制度,人文历史就可以忽略不计。教育为最后的高考而实用是中国当代教育的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