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760993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大纲:一、婴幼儿成长监测(略)人员:育婴员 婴儿 道具:身长测量器、落地式50公斤杠杆秤、二、预防接种(详)三、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详)人员:育婴员 婴儿 道具:体温计、肛门表、滴管、勺子、眼药水、鼻药水、耳药水、纸板箱 冰淇淋、土豆、床单、薄荷糖、小玩具、纸箱、纸袋。标题字幕:育婴员培训之三:03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上)解说:生死病老是最难抵抗的。尤其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保护意识,生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育婴员必须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病毒的感染,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同时学习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

2、护理,也有利于对宝宝的日常照料。今天,我们就主要从宝宝成长监测,预防接种,和常见疾病护理几个角度来介绍宝宝在这一时期日常生活的保健和护理的内容。标题字幕:成长监测解说:成长监测是研究婴幼儿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身高体重的测量,可以反映出慢性营养不良或因过去营养不良而造成的发展障碍。因此了解和掌握成长测量的常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监测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常用参数是体重和身长。字幕:体重的测量解说:半岁以内的婴儿每月称一次体重,以后可以隔半年称一次。婴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000克左右,满月时至少应增加800-1000克,3个月的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2岁时

3、的体重是出生时的4倍。婴幼儿体重的测量常用落地式50公斤杠杆秤,灵敏度为克,其刻度和标记应清晰。每次测量前要排空大小便测量时应脱去鞋帽、衣服(或在测量后减去衣物的重量)。每次测量时要连续测量3次用两个相近的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数字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字幕:身长的测量边演示边解说:半岁以内的婴儿每3个月量一次身长,以后可每隔半年量一次。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1-6个月内增长16-17厘米,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1-12个月一般每月增长1厘米左右。 在身长增长的幅度上,每个婴儿的差别比较大,偏差在30%都属于正常范围。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长测量采用卧式身长测量仪测身长。在测量时要

4、脱去鞋袜,尽可能穿单衣裤。让婴儿仰卧,双眼直视正上方,头和肩胛间、臀、双足跟贴紧测量板,双膝由测量人员压平。测量人员用目光读取头顶垂直延线的数值。测量要连续3此,用两个相近的数字的平均值作为记录数字,数字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一组育婴员学习相关知识的镜头对婴儿身高体重测量的镜头一个落地式50公斤杠杆秤的特写给婴儿脱去鞋帽、衣服的镜头测量身高的镜头准备卧式身长测量仪给婴儿脱去鞋袜的镜头测量人员读取数值的镜头标题字幕:预防接种解说: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或者口服药物使婴儿获得对一些疾病的特殊抵抗力。国家的计划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要严格根据这一程序和要求让宝宝接受预防接种,预防漏种或重种。

5、有些家长认为疫苗的接种只怕少了不怕多了,其实过多的注射疫苗反而会使免疫力降低,甚至无法产生免疫力,出现免疫麻痹。国家计划免疫程序主要是:字幕(并解说): 年龄 疫苗年龄 疫苗出生卡介苗 出生当日乙肝疫苗 满一个月乙肝疫苗满两个月脊髓灰质炎三混合疫苗满三个月脊髓灰质炎三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4个月脊髓灰质炎三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6个月 乙肝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8个月麻疹疫苗1岁风疹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脊髓灰质炎三混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2岁乙脑疫苗加强剂4岁脊髓灰质炎三混合疫苗解说:各种疫苗都是用病菌、病毒或它们产生的毒素制成的

6、,经过杀灭和消毒处理,仍有一定的毒性,会引起一些反应。大多数疫苗接种后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由于每个婴儿的体质不同接种后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过敏反应较少。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疫苗的接种必须在婴儿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字幕:预防接种常见的反应及处理解说:1一般反应处理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红肿直径0525cm为弱反应,2650cm为中反应,大于5.0cm或虽不超过51cm,但伴有淋巴腺或淋巴管炎者为强反应。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体温37l375为弱反应,376385oC为中反应,385oC以上为强反应。一般反应不需特殊处理。中反应以上局部可给予热敷,

7、口服解热镇静药或卧床休息。2加直反应性质虽同一般反应,但程度较重。如反应发生的人数比例高,其原因多由于制品质量差、接种剂量过大、部位不当、疫苗注射前未摇匀或机体敏感性高等,应采取对症治疗,防止发生合并症。解说(可加婴儿哭镜头):(1)晕厥:平卧、注意保暖、喝些热水或糖水,重者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2)过敏性休克:平卧、安静、保温、注射肾上腺素后送医院观察,及时抢救治疗。(3)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过敏性紫癫可用抗组织胺药物。紫癫发生较重者,必要时给激素及止血药物。(4)局部化脓:应区别是感染还是无菌化脓,前者以抗感染为主,必要时切开引流。若是无菌化脓则不可切开,以免造成伤口长期不愈,但轻

8、者可做热敷,使其自行吸收,重者用无菌注射器抽脓。在预防接种中遇到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理并填好“异常反应调查表”。对严重的异常反应除积极处理外,还要向卫生防疫站报告。重大的或原因不明的反应或事故应上报市卫生防疫站。字幕:注意事项1、婴儿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连疫苗;2、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3、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4、打针前要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消除婴儿的紧张心理;5、打针后2-3天应避免剧烈运动;6、注意婴儿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宝宝接受预防接种的镜头(外)给宝宝热敷,口服解热镇静药或让他卧床休息的镜头疫苗注射前摇匀的镜

9、头婴儿哭的镜头医院检查婴儿病痛热敷的镜头婴儿打针的镜头标题字幕:常见疾病护理解说:作为合格的育婴员,一定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护理方法,以备应急。字幕:婴幼儿病前有征兆解说:有些育婴员因缺乏育儿知识,不注意观察婴儿的病前征兆,婴儿一旦发病便惊慌失措,甚至贻误病情。其实,婴儿虽然不会表达,但在患病前总会出现一些症状和体征,要细心观察,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配合字幕:细心观察,发现异状、及早治疗) 1.婴儿感到不适的主要反应是啼哭,在排除饥饿、两便等因素后应仔细检查婴儿的全身。应从头到颈、到躯干、到四肢,稍用力抚摸一遍,再察看后背、颈下、腋窝、大腿根等部位。如果手触到有疾病的部位,婴儿会加剧

10、啼哭或把成人的手拨开拒绝按等。反复几次就可以发现病症的部位。突如其来的大哭大闹,不肯吃奶,先要量一下体温是不是发热,如发热,赶快去看医生。如婴儿常用手摸耳朵,可能是中耳炎。 2.情绪的改变:健康婴儿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爱哭闹。若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时,大多是发烧的征兆;目光呆滞、直视、两手握拳,是惊厥的预兆;两腿屈曲,阵发性哭闹、翻滚,是腹痛的表现;嗜睡、呕吐、脖子发硬,是脑炎的症状。 3.饮食的改变:若婴儿平时食欲很好,突然食欲不振,并伴有精神不佳,可能是发烧,这时测量一下体温便可知晓;如果腹胀,不断打嗝、放屁,且气味酸臭,则可能是乳食停滞、消化不良;如婴儿拒食或食后哭闹,且口

11、水多,可能是口腔疾病。 4.呼吸的改变:婴儿呼吸变粗、变快,面部发红,可能是发烧的表现;如张口呼吸,多是鼻子不通气;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发红,这时应提防肺炎。 5.睡眠的改变:婴儿如睡前烦躁不安,睡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这是发烧的表现;睡后大汗淋漓,是佝偻病的表现;若入睡前爱用手抓肛门处,是有蛲虫的表现;睡后不断咀嚼或磨牙,则应提防蛔虫病。(配合字幕:啼哭、情绪、饮食、呼吸、睡眠)字幕:正确使用体温计解说: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正常人一日之间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的相差幅度,依年龄而渐加,1个月时约025,6个月时约05,3岁以后约1。在运动、哭吵、进食、刚喝完热水、穿衣过多、室

12、温过高或在炎热的夏季,都可使体温不同程度的增高。所以测量体温应在小儿安静和进食后12小时进行,若遇以上情况需等2030分钟后再测量。解说并演示测量方法:测量小儿体温,除较大儿童用口表外,年幼儿一般宜在肛门或腋下测试。体温表有口表和肛表两种。在测量体温之前,应用拇、食指捏紧体温表上端,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甩表时要避免表碰坏。读看体温表度数时,用手(通常均用右手)拿住体温表上端,横着水平方向(与眼的视线平行)缓缓转动体温表,即可清晰看出水银柱上升的刻度(就是测得体温的度数)。体温表用毕,将表横浸于70酒精或60度白酒中消毒30分钟,取出后用冷开水冲洗,擦干后放回表套内保存备用。体温表切忌加温消毒

13、或用热水冲洗,以免损坏。边解说边演示:腋下测量法 在测温前先用干毛巾将腋窝擦干再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而不外露,家长应用手扶着体温表,让小孩屈臂过胸,夹紧(婴幼儿需抱紧),测温710分钟后取出。洗澡后需隔30分钟才能测量,并注意体温表和腋窝皮肤之间不能夹有内衣或被单,以保证其准确性。正常腋下体温一般平均为3637。 肛门内测量法肛门内测量时,选用肛门表先用液体石蜡或油脂(也可用肥皂水)滑润体温表含水银一端,再慢慢将表的水银端插入肛门345厘米(婴儿15厘米即可)家长用手捏住体温表的上端,防止滑脱或折断35分钟后取出,用纱布或软手纸将表擦净,阅读度数。肛门体温的正常范围一般为368378。

14、 口腔内测量法 将口表水银端斜置于小儿舌下,嘱小儿闭口(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分钟后取出,擦净后阅读度数。一般成人正常口腔体温在3637之间,小儿可高05。 字幕:注意事项测量体温时,应事先查看体温表有无破损。3岁以内或智力较差的小儿均需专人在一旁看护,并协助用手扶托住体温表。万一小儿不慎咬破体温表吞下水银时,不要惊慌失措,立即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一般均能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中毒。 一个育婴员的镜头给婴儿检查身体的镜头婴儿哭的镜头婴儿用手摸耳朵的镜头婴儿拒食或哭闹的镜头婴儿睡觉的镜头一个体温计的特写一组婴儿运动、哭吵的镜头准备体温表、酒精、冷开水口表和肛表的特写甩体温表的镜头读体温表的镜头给体温表消毒、擦干后放回表套的镜头准备体温表、干毛巾、液体石蜡或油脂或者肥皂水、纱布或者软手纸使用腋下测量法给婴儿测量体温使用肛门内测量法给婴儿测量体温使用口腔门内测量法给婴儿测量体温检查体温表的镜头标题字幕:婴儿发热的处理解说: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因此,小儿非常容易发热。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许多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引起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