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74998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2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流逝、携带、劫难、致密、天衣无缝”等词语。2了解作家作品,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3揣摩文章语言,体会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了解大陆漂移学说。2安排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恐龙及其灭绝的情况。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3安排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

2、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培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2明确说明对象,能正确辨析文中使用的各种说明方法。教学难点1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2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分析其行文思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恐龙图片,谈话导入:2.5亿年前,地球上的霸主是恐龙。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

3、么呢?从恐龙留下的遗迹中,我们能发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的科普世界,去一探究竟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三巨头。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骨骼(g) 鸟臀目(tn)岛屿链(y) 深渊(yun) 褶皱(zh)携带(xi) 覆盖(f)(2)词语释义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

4、解的事物。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褶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携带:随身带着。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覆盖:遮盖。(3)词语辨析“天衣无缝”和“完美无缺”两个词都有“十分完美”的意思。“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侧重指事物的细致周到,严密完备,找不出什么缺漏或弱点。“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天衣无缝”则不能。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恐龙无处不有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答案示例: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

5、漂移假说。2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答案示例: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说明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点明中心,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14):举例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佐证大陆漂移假说,印证主旨。第三部分(15):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新的证据,结束全文,突出主旨。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结构文章的?答案示例: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

6、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第1自然段的两句话起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开篇突发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用“紧密相连”“产生影响”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文章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2第2自然段说明了什么?答案示例:举例子,介绍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骨骼,从而说明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3第5自然段在结构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这是一个过渡段,前一部分承接上文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后一部分用设问引出大陆漂移假说。4第11自然段括号里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答案

7、示例:括号里面的文字是举例子补充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更令人信服。从中也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发现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5第15自然段中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答案示例:总结了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重大意义,突出了主旨,照应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这表明每一个科学新发现都会引起新的思考,成为新的科学研究的基础,或者由此开辟出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或者为已有的研究、假说提供新的证据,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向前发展。(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案示例:举例子,说明在南极及地球的其他大陆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也都”“遍布”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呼应文题。2第4自然段中“如果把这个发

8、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方法?答案示例:世上许多事物都存在互相联系,应当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想问题。3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答案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人类的好多未解之谜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第6自然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答案示例: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

9、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如果换成“迁移”,就不恰当了。5第7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有何效果?答案示例:第一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一个“驮”字形象地说明板块运动的情况及对大陆的影响,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后两句用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泛大陆及其形成和分裂的过程。本段形象地说明了大陆板块“分聚分”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6第8自然段中“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语言有何特点?试作简析。答案示例:列数字,“四十多亿”“2.25

10、亿”等具体说明了泛大陆形成和分裂的次数之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给人以科学依据的充分印象,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句中的“大约”一词表示推测,因为年代久远所以不能用准确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第13自然段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答案示例:“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南极的寒冷和南极动物命运的悲惨。8如何理解第14自然段中“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这句话?答案示例:“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说明南极有丰富的化石,只是被冰雪层覆盖。这是作者的推测,表现了他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四)熟读课文,主

11、旨探究简要概括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的主旨。答案示例:文章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试分析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几乎”与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答案示例:“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侧,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确定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符,违

12、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四、课堂小结这篇科普文章重在说明事理,采用逻辑顺序,层层解剖,作者正是把化石和南极联系起来思考,才会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生存,如何越过大洋的。由此可见,善于联系是研究发现的必要前提,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品质,我们才能在不经意的地方获得独到发现。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恐龙无处不有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用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示例:逻辑顺序。主要内容是: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二、新课导入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科学界历来说法不一。这节课,我们就来

13、看看阿西莫夫的解释。通过预习可知,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是哪两种假说呢?它们存在哪些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三、自主预习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铱(y) 彗星(hu) 尘埃(i)抵达(d) 劫难(ji) 二氧化硅(gu)趋势(q) 膨胀(pngzhng) 追溯(s)衍射(yn)(2)词语释义劫难:灾难;灾祸。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大。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3)词语辨析“趋势”和“趋向”两个词都指“事情的发展方向”。“趋势”除了指事情发展的方向外,还可指历史发展的动向

14、和江河水流的动向。“趋向”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向,但有动词用法,指“朝着某个方面发展”。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被压扁的沙子,思考问题: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答案示例:“撞击说”和“火山说”。“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

15、原因。“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2作者在本文中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答案示例: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星球撞击。(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第1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答案示例: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科学家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2简析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示例:作者在首段提出了一个与题目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读完这段文字,读者感到仿佛是在讨论前一篇未了的话题。的确,它与前文的论证方法异曲同工。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灭绝原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3第717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答案示例: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恐龙灭绝是由于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的结论。4第7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案示例:这一段写19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