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74954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2012温州模拟)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圜朝例律、圣谕广训

2、,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这表明政府主张()A西学中源B中体西用C君民共主 D道德救国3(2012宁波质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4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

3、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A封建传统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5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6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门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7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

4、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启蒙了国民觉悟C反对民主革命 D主张救亡图存9(2012福建莆田调研)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

5、,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10(2012杭州质检)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些人的代表是()A魏源、林则徐 B康有为、孙中山C陈独秀、胡适 D毛泽东、邓小平11(2012杭州质检)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

6、的弊端12(2012杭州质检)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

7、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

8、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分)(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8分)(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四所述现象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14(2012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魏氏源论驭夷,其曰:“以夷攻夷,以夷救夷。”万不可行。独“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为得之。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材料三(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

9、新式国家,事实上,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的仍然是旧式制度。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冯桂芬思想与魏源思想的关系。(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指出他们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10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1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应该指思想方面。根据“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可知材料提到的“觉醒”指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之一魏源提出的

10、“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选B题干材料表现了政府一方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固守中国的现行制度,很明显体现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3选A“开眼看世界”是浙江省考纲中新增的内容,值得关注。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4选A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尽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剪断了树叶、砍断了树,但由于“树墩”还在,树还会发芽,这里的“树墩”显然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了挖掉“树墩”,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胡适就是代表人物之一。5选B由“效英之存

11、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6选B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选B项。7选A这里的所谓学习“文科”是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武”是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习文科的学生远远多于“学武”的学生,说明中国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8选B梁启超在这里重点强调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他区分了国家和政府的不同,是对盲目忠君思想的批判,所以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9选C民国四年是1915年,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

12、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10选C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11选D本题考查解析历史信息的能力。由“社会之不平等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可知,材料意在说明西方文明的弊端。12选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该文章把阶级竞争与三大原理联系起来,说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介绍,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相一致。A、B两项与俄国十月革命有关,D项为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时的文章。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四则材料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第(1)问由材料一中“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这

13、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和“张之洞”可知反映的是洋务派的观点,然后说明不同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两位“先生”的信息,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观点。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可得出答案。第(4)问应结合四则材料来归纳。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倡导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

14、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升的过程。14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思想。第(1)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明确魏源与冯桂芬的派别属性与主张,然后依据材料涉及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知识辩证地进行评价;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冯桂芬否定了魏源“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思想,在肯定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同时,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渊源。(2)评价:这一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但它并没有突破“器物”的限制,仍然坚持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因此不能实现富国强兵目的。实践:创办军事与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兴办近代教育,派遣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