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74523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1.9.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 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1 7000 (相对误差);20m3对于轴线小于土 3mm 。(2) 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冬土 3mm。( 3)标高小于 5mm 。(4) 垂直度层高冬8mm,全高1 /1000且不大于3mm 。2) 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 )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 虑垂曲与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

2、 ,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3) 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4) 测量复核措施与资料的整改( 1 )控制材料的复核措施按二、三的叙述中进行。(2)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进行,条件不允许的 可独立施测两次。(3)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与时整理并填写 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

3、始记录与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 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4)有高差作业或重大项目的要报请相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复核并认 可。(5)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红外测距仪校核,达到准确无误。(6)所有测量资料统一编号,分类装订成册。5)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制度(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2)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6)仪器现场使用时,司仪员不得离开仪器。(7)水准

4、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8)测量人员负责检查仪器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必须熟悉掌握并严 格遵守测量操作规程。(9)测量员应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震、碰撞与倾倒,雨天或强阳 光下测量应打伞。(10)测量人员应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以防丢失,经常擦拭 保持器具清洁。6)测量管理制度(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上岗前必须学习并掌握 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 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公司技术部制定的测量管理制度基本方案。(3)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 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4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巡

5、视控制点的保 存情况,如有破坏应与时汇报。(5 )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 行业务交流。(6)经常与技术干部保持联系,与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与时将 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7 )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 期维修。(8)有关外业资料要与时收集整理。(9)定期幵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10 )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施工单 位交待清楚。7)测设精度要求(1)建筑物主轴线平面控制线: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土 20(包括延长线精度)。(2)建筑物的竖向垂直度:层间垂直度冬3mm ;全

6、高垂直度H/3000且不大5mm ;细部轴线位置:梁柱 3mm ;砼墙体5mm ;(3)建筑物标高控制网闭合差:5 n mm (n为测站数)或土 20 L mm (L为测线长度单位km )。( 4)建筑物标高控制 :层高:土 3mm ; 全高土 5mm。8)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并做好检校工作,严格遵守计量法中的有 关规定。( 2)验线工作:采取独立验线,施测人员不能担任验线人员。所用 仪器钢尺等测量器具不能与施测器具相同,验线方法与施测方法也不应相 同。( 3)报验工作:经班组自检、工长验收合格后报质检员、总工检验, 填写测量放线报验单,经监理验收并由各方人员签字后方可使用。(

7、4)实行项目总工负责制,层层把关责任到人。9)成品保护(1)控制桩周围用架管围护并设醒目标识,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2)钢板控制桩埋设方法与要求见附图。10)测量人员规则(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测量工作程序,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 据,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采用的测法要科学、 简捷、精度合理、相称。测量人员应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虚心学习,与 时总结经验。(2)测量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保持 记录的原始性、正确性、可靠性。( 3 )测量计算要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 结果准确可靠。删除数字应遵守“四舍、六入、五凑偶” (即单进双

8、舍) 的原则。4)测量人员应遵守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9.2 降水、土方、护坡与地基处理工程根据现场场地和地质情况的分析等因素,土方工程将由专业公司完 成,我公司承担职能,并履行有关责任和义务,监督施工质量、安全、进 度等。9.2.1 降水工程 本工程为宝星园三期工程,基坑开挖范围内分布有两层地下水,第一 层地下水为台地潜水,其埋深为4.57.3m ;而第二层地下水为层间潜水, 其水位埋深为8.311.2m o位于细砂、粉砂层。降水要求是将上述地下水 降至基坑坑底标高以下 0.5m ;基坑最深处的开挖深度最深处为 12.75m , 因此要求水位降至13.25m位置。即将第一层上层滞水(也称台

9、地潜水)和第 二层层间潜水要排降干净。(降水图祥见附图)1 )方案选择基坑深度在 10.55m 左右,对基坑的降水要求特较严格 ;依据工程 的特点我公司采用外侧大口管井、内侧抽渗结合井排降方法。2)降水井的平面布置与构造降水井布置不单纯考虑涌 (出) 水量, 还要考虑疏干潜水减少残余水, 采取缩小井距的措施,因此,降水井实际布置井数储备量较大;根据场区 内地质与挖深情况进行降水计算。(1)基坑外侧降水井布置的大口管井的参数如下: 基坑外侧的降水井布置在距离基坑开挖上口线约 1.01.5m 处,降水 井的井距为7.5m o前期采用外围大口管井进行抽水,借助于内侧的两排抽渗结合井配合外侧井进行地下

10、水排降,待地下水位满足开挖要求后,将内 部抽渗结合井用级配砂石填实,作为自渗井用,随挖随截。这样能达到更 好的排降效果。待基坑内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以下 0.5m 时,根据观测孔观测的地下水 位情况,外侧降水井也可部分停抽,作为自渗井使用,将第一层潜水和第 二层层间水,通过降水井渗入下一层地下水中消散或利用周布置的降水井抽走,局部出现少量地下水时,可采用明沟排水进行排降(2)降水井构造基坑布置的降水井主要抽吸第一层潜水与第二层层间水,其构造为: 井深为20m,井孔直径 600mm,井管为内径 300mm、外径400mm 的大口管井,井管与井孔之间填入 2-6mm 滤料,井管口高出地面 0.3m

11、并 加井盖,地下水抽出后,采用 PVC管导到周边布设的排水总管中,经沉淀 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线。其中内侧的降水井在前期抽水时,采用 PVC 管将内侧井抽出的地下水排到周边的排水总管中经沉淀池沉淀后再排走, 后期内侧井需填入级配砂石作为自渗井用,随土方开挖随截取井管。水位观侧孔:北京地区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为有效控制水位降深、防 止过多抽吸地下水而浪费能源、过少抽吸地下水影响土方开挖,观测水位 是十分重要的。拟在基坑内、外侧布置水位观测孔,可用调整泵高度或泵 流量来控制降深,水位观侧由专人负责做好记录。基坑内侧中部布置2个水位观测孔,在基坑外侧的北、西、东面各布置1个水位观测孔。用这 5 口观

12、测孔来观测上层滞水与潜水。观测孔的孔径为 127mm ,中间采用直 径为 50mm 的钢管,外侧填入滤料。降水井内安装扬程大于30m,根据井深选用35t/h潜水电泵,也可根 据现场的抽水情况适当加大水泵的流量,水泵用钢丝绳吊在井内并用胶管 或塑料管与地面排水管连接。再排到周边排水系统中,地面排水管采用 150mm 钢管直接与周边排水系统相连,地下水抽出后,经排水管流入出 口处的沉淀池,在沉淀池中将地下水中携带的泥砂净化后再排入市政管 线,以避免水污染。3)管井井点计算1计算参数:基坑面积:A = 22421m2渗透系数:K= 7.5m/d (土质以砂土为主)含水层厚度:H = 3.0m降水深度

13、:S= 2.8m2 井点系统的引用半径X。X0的理想大圆井,按采用“大井法”,将矩形基坑折算成半径为 大井计算总涌水量。Xo= 85.0 m3 抽水影响半径RR=2S KHH含水层厚度(m )S降水深度(m )K渗透系数(m/d )根据周边工程经验取R = 89m4 基坑总涌水量Q采用潜水完整井公式:Q=4597m3/d式中 H含水层厚度(m )S降水深度(m )K渗透系数(m/d )5 每根井点管的最大进水量(极限水量)q = 120 nrwL 3 K式中rw 滤管半径(m )L滤管长度(m )K渗透系数(m/d )q = 120 nX0.15 X1.57.5=166m3/d根据相临工程实测

14、构造相同的无砂混凝土降水井,其群井抽水单井出 水量约为300 m3/d ,本工程中单井涌水量按100m3/d进行计算。6.确定井点数n = 1.1Q/q = 1.1 X4597/100 = 517 .井点管间距D = L/n = 810/70 = 11.5m8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h1+h2+ Ah+IL1+L式中H井点管埋置深度(m)h1 地下水位至基坑底距离(m )h2 地下水位至集水总管距离(m )Ah 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安全距离(m )I水力坡度,取1/10L1 井点管中心线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m )L滤管长度(m )H3 安全井深H =1.55+ 10.0 + 0.5 +

15、80/10 + 1.0考虑现场平面尺寸与土层情况,为了尽快将地下水降至设计标高,拟 采用围降法,因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较小,为保证两口井 间的降水效果采用缩小井距的方法;将管井井点间距定为:沿基坑外侧布置:间距7.5m井深25m108 口沿基坑中部布置:间距15.0m井深25m22 口基坑中部共布置两排抽渗结合井,前期配合外侧降水井进行地下水抽 降。待达到降水效果后,在中部填入级配砂石作为自渗井使用。 共布置 降水井 108 口,内部渗井 22 口。如果现场出现局部上层滞水存留时,我方 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将上层滞水疏干。9.2.2 土方工程根据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基础埋深、施工现场条件与我公司在相关 工程中的施工经验 ,本着满足工程目的,便于施工、有利工期、造价合理、 技术可靠的原则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土方工程图祥见附图)1 )施工机械采用6台反铲挖土机幵挖,大致分7层幵挖,每层大致挖1.31.5m , 并配 30 台 15t 自卸卡车 ,运至业主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