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74072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5经济和社会生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坳初级中学历史 导学案 复习课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导学案5 经济和社会生活(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主备人:唐晓杰 审核人:初三政史备课组 复备人:【知识梳理】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 状元实业家张謇1.背景: 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 、 ,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2.概况:口号:“ ”,代表企业: 短暂发展的原因: 。3. 结局: 。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阶段:第一阶段:从 到 ,出现了 萌芽。 第二阶段: 是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 ”。 第三阶段: 至 民族工业的 。2. 特点:发展时间短暂而且曲折: ; 。第20课 社会生

2、活的变化一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一) 近代交通:1. 背景:英国用炮舰政策打开中国大门外国列强对话侵略逐步加深,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也随之传入中国。2. 影响: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一步解体;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二) 近代通讯1. 时间: 世纪 年代以后。2. 影响: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捷了信息的传递。二 文化生活的变迁1. 内容:西方的 、 传入中国,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 ,后来 出现了,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

3、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等新观念起了重要作用。三 社会习俗的变化1. 背景: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朝的 ,建立了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2. 内容:颁布了 、 和 等法令。3. 影响:改造了社会上的陈规陋习,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但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真题再现】(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1.如果你要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下列途径可以选择的是:( )阅读张謇传记 搜集

4、林则徐禁烟运动资料 调查百年国货品牌A. B. C. D.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 )A、方举赞 B、陈启沅 C、张謇 D、孙英德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辛亥革命的推动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A. B. C. D. 4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不包括( )A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5、张謇等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到:“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先事筹划。”新增工厂数(家)创办资产总额(十万元)300020001000200019021911 19121921 192219276441403302712307521572 材料三: 1902

6、-1927年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图(仅统计创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1分)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1分)(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不得照抄原文)(1分)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2分)(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2分)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2分)(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1)马关条约签订(或甲午战败)(1分);痛心,愤懑,忧国忧民。(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均可给分)(2)实业救国。(1分,或兴办实业)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

7、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符合上述要点即可)(3)由上升、发展到发展减缓(或进入“黄金时代”到开始走下坡路)。(2分,答曲折发展也给分);依据:新增工厂数和资产额从不断增加到逐渐下降。(2分)(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7.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8.【材料回放】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1881

8、年,清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铁路在中国的出现,引发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火车震动山川神出鬼没灵,易为外敌所用,便其运兵。材料三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是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给高原人民带来的喜悦。【知识回顾】(1)世界是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史蒂芬孙 (1分)中国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唐胥铁路 (1分)【问题探究】(2)阅读材料一,指出铁路最早在英国出现的原因。(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3)依据材料二,判断铁路

9、在中国出现时,中国正在进行哪场近代化运动?为什么当时一些人要反对铁路的建造?(答出两点即可,不得摘抄原文)洋务运动。(2分)原因应从封建迷信、行车安全、国家安全三个角度作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摘抄原文不得分。【得出认识】(4)对照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认识?只要能够从“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不同命运?”或“铁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或“铁路是工业化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三个角度任意一个角度作答,符合题意,言这有理均可。(2分)(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9.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

10、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乘轮船、火车出行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了解国内外大事11“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19世纪晚期上海出现的上述新科技产品的科学理论前提是( )A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建立 B相对论的提出 C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 D电磁感

11、应现象的发现1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给朋友发电报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1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逐渐代替传统肖像画的是:( ) A.电影 B.照相 C.电报 D.交际舞(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14.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15.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在城市看电影 B有钱人家拍照片 C市民穿新式礼服 D成年男子留长辫16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 )A有人乘火车旅游 B有人在电影院看电影C有人在网吧聊天 D有人在照相馆拍婚纱照17.“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斛。”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 )A、饮食习俗的西洋化 B、文化娱乐的大众化 C、服饰发型的革命化 D、称谓礼仪的平等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