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的控矿接触带构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73174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典型的控矿接触带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几种典型的控矿接触带构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典型的控矿接触带构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种典型的控矿接触带构造1. 接触断裂带构造岩体侵位到围岩中并固结之后,受区域构造影响,又在接触带范围内发生断裂活动。这 种侵入后断裂不同程度地掩盖或损坏了岩体的原生构造要素,产生出新的滑动裂隙、片理化 带、角砾岩带以及岩块间的错动。这些活动能扩大、加深原始的岩体接触带,使接触带或其 某一部分成为明显的低压地段,从而更有利于深部含硫矿体的渗滤,液是储矿的有利空间。 紧随主侵入体之后的断裂活动,也是构成深部岩浆上升的有利通路,是发生多期侵入活动的 必要条件。接触-断裂性质是多样的,较常见的是先是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进而发展为拉张状态, 在拉账状态,在拉张态下有利于矿液的迅速运动和充填成矿。鄂东金山

2、店岩体的张福山矿床即位于压-压扭性走向断层中,矿体成较整齐的脉状和板 状。在这些矿体的边部经常有角砾状矿石出现,角砾成分包括闪长岩、大理岩以及早期矽卡 岩等。接触-断裂带两侧伴生的羽状裂隙等,也是控制矿化局部富集的构造因素,对成矿温度 较低、由活动性较强元素组成的金属组成的金属矿体,其控制作用更为明显。成岩后断裂可以发育在岩体接触带的个别地段,也可以贯穿大部分接触带;可以重复接 触带的方位,也可以改变方向而与之交切。有时在一个矿区中两种情况都存在,例如湖北大 冶铁山的东采场即为北西向断层与东西向接触破碎带的交会处,是矿化富集的地段。在有些矿床中,由于接触带中岩石和构造复杂多样,断裂整体控矿情况

3、较少见,而常是 断裂的某些局部力学性质异常或岩性变化地段控矿,造成矿化的分散与杂乱。2. 多次侵入接触带构造 在一些构造岩浆频繁活动地段,大型侵入体的接触带多是构造薄弱带,在这里经常有多期次 构造活动,导致发生岩浆的多期次侵入作用。这可以是同一地址时代中的多期岩浆侵人,也 可以是同一期内的多次侵入,即岩浆外壳固结在先,内层和深部岩浆侵入在后。早期侵入的 岩相及与之共生的矿体可以被后期侵入岩相侵入、切割或包围,并可充当后者的围岩而形成 新的接触变质带。后期侵入岩或沿原接触带侵入,或穿插到早期岩体以及围岩中去。每一期 (次)侵入都可形成自己的产状接触构造。这种先后侵入岩体的就位深度不同,常可造成多

4、 层侵入接触带,并在深部的接触带上可能有隐伏的矿体存在。3. 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 这是一种当岩浆侵入石灰岩等围岩,在高温条件下烘烤加热,使围岩变为塑性状态时,由于岩浆贯入压挤作用所产生的与区域构造形迹不同的局部变质构造。在一些大型岩体外围, 这种构造比较发育。4. 接触-圈闭构造这是侵入岩体接触面与围岩岩层合格搭配而成的一种复合型圈闭构造。较常见的一种形 式是侵入岩体与围岩为交切接触,围岩中有利于矿化的岩层呈锲状,其上方和侧翼有“不透 水层”起到封闭作用,因而使矿质易于在有利岩层中集中、堆集成矿。当大理岩等有利岩层 被侵入岩体夹持成夹板状接触带构造时,也能构成有利的成矿环境,常可赋存较富的矿床, 而且延深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