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全面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全面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规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全面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把解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把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作为重点,使最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使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实现扶贫到户、脱贫到人,促进社会和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和动员机关、部队和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攻坚开发,对插花贫困地区加大省级扶贫投入并因村因户施策。对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帮助发展生产、提高
2、能力。对因灾、因病等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自力更生,自主脱贫。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帮扶,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敢为人先的精神,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总体目标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收入有来源,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进而逐步推
3、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对象范围扶贫开发基本对象。根据国家扶贫标准,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把没有劳动能力与符合低保条件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作为低保救助对象。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可以制定高于国家的地方扶贫标准,适当扩大扶贫覆盖面。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把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我省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和幕阜山区等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确定一批省重点老区乡镇和重点插花贫困乡镇,给予适当扶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单元,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国家和省重点扶持范围之外的贫困乡、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扶持。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
4、规划。十二大扶贫任务1、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建设。到2015年,贫困地区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亩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6亩以上,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得到更大改善。2、构建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力争人均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或一户有一项二、三产业致富门路。90%以上的村实现集体经济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3、农村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4、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5、公路交通建设。到2015年,实现每个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
5、路,力争所有县通高速公路。到2020年,推进农村公路连通工程。6、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力争让每户贫困农民都能住上安全房。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7、统筹城乡就业。2011-2020年,贫困地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每年城镇失业人员等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5万人。8、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9、公共卫生服务。到2015年,实现贫困地区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基本药
6、物配备齐全;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降到11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13以下,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面落实防控地方病的干预措施。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参合个人缴纳部分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贫困地区群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10、公共文化服务。到2015年,全面解决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逐步推进贫困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实现每个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贫困地区每个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
7、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每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体站达到国家标准,每个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开发和运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11、社会保障。到2012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全面健全覆盖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12、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到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整村推
8、进3000个贫困村,扶贫搬迁10万户、40万人;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重点插花贫困乡镇每年各重点扶持1个贫困村,解决突出问题;对50万个贫困家庭实施技能培训;改造兴建高效经济林(园)1000万亩。专项计划扶贫到户。针对扶贫对象特点,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的原则,科学制定扶持规划,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整村推进。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整村推进规划,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整乡推进。扶贫搬迁。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实行异地开发、搬迁扶贫。产业化扶贫。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重点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劳动力培训。开展
9、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培训,加强能力建设。以工代赈。引导项目区群众参与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老区建设。支持革命老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发展红色旅游。连片开发。对我省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开发。集中扶持,综合开发。插花扶贫。切实解决好插花贫困乡镇、村的突出困难。十二五扶持重点重点扶持对象。2010年底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9.81万人,是“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重点扶持区域。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低洼湖区、地方
10、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省政府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和省重点扶持老区乡镇、插花贫困乡镇。各市州、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重点扶持乡镇、村,并制定相应扶持政策。综合开发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培植特色支柱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开展科技扶贫,转变扶贫方式。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持续发展。社会动员对口帮扶。建立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组织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侨联
11、、社科联等群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联县、带乡、驻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建立发达县市对口支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推进“1+1”对口帮扶行动。各市州、县市要组织实施对口帮扶工程,每1名党政领导要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规划任务。军队扶贫。把地方扶贫开发工作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驻军及武警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村企共建。组织和动员各类企业到重点贫困村兴建基地、联办企业,带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党员帮带。组织1名或多名党员干部、采取多项措施结对帮扶1户
12、贫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民间扶贫。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从事科技推广、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劳务输出、进出口贸易等活动。八大政策保障财税政策。依照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规定,按国家扶贫投入的40%-50%配套安排;市、州、县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落实好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新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依法享受减免所得税政策。投资政策。各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和资金时,要体现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和照顾。国家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
13、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资金。提高重点县市的省投资项目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提高通村水泥(沥青)路补助标准。金融政策。鼓励商业性银行在贫困地区建立分支机构;鼓励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完善省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加快重点县市新型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步伐,扶持基层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贴息资金,降低贷款门槛,加大信贷扶贫支持力度。产业政策。通过土地、税收、人才等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加强贫困地区市场建设。适当降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门槛,凡是能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和资源开发项
14、目,应优先审核批准。生态政策。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要向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在森林、湿地、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和省资源生态补偿试点优先覆盖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土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需求。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倾斜。人才政策。加大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干部交流力度,对选派到贫困地区挂职任职表现特别优秀的干部提拔重用。鼓励教、科、文、卫等行业人员和志愿者,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服务、创业。对在贫困地区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继
15、续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基层计划;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职位,面向“三支一扶”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到户政策。加大贫困户的沼气池建设、饮水工程、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货币性投入,提高扶贫搬迁补助标准,对纳入雨露计划参加职业教育的贫困生在扶贫资金中提供生活费等补助。对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残疾贫困户、计划生育贫困户等贫困群体,优先安排扶贫项目予以扶持。建立贫困人口法律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等机制,并对贫困人口提供人文关怀。组织领导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建立“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落实行业部门任务。各行业部门要搞好行业规划和扶贫规划的衔接,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完成规定任务。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各级政府要把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结合起来,整合各类扶贫资金、专项资金,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构建大扶贫格局。建立脱贫激励机制。对提前摘掉贫困帽子的县市,扶贫优惠政策不变,扶贫投入力度不减,对